军人退役后,到底哪种安置方式最好?相对性价比最高?

我们不必避而不谈,也不必羞于对比。因为任何决策都关系着后半生的生活。选的好,就少点艰辛,更多机遇。

而转业后再去作文职,到底有什么优势?今天,我们从实际操作层面,再来探讨。

文|剑客东方

图|大唐

编辑|剑客十七

 

不久前,笔者写了一篇转业军官遴选文职的文章,从评论来看,大多数人对转业军官遴选文职持否定态度,少数人持肯定态度。从阅读量来看,大家对转业军官遴选文职还比较关注。

在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笔者也在一定范围内做过调研,大概10%的军官对遴选文职有兴趣,不足5%的军官很乐意遴选为文职。

从评论来看,笔者的调研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句话概括,遴选文职可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同样地,文职适不适合,只有转的人才知道。今天我们再从操作层面具体谈谈转业君官遴选文职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愿意遴选文职的转业军官比例比较低,还有没有必要制订政策,从转业军官中遴选文职?

有个故事:两个卖鞋的人到了光脚岛。悲观者说,这里人不穿鞋,卖鞋根本没市场。乐观者说,这里人没鞋穿,卖鞋市场巨大。

从转业军官中遴选文职,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目前的现状是,转业军官不愿意遴选文职,从某个角度来看,是文职“这双鞋”不太合脚。悲观者的做法是,反正没多少人愿意遴选文职,我们就随便划拉一点指标岗位,你们爱干不干。乐观者的做法是,我们把文职岗位搞丰富一些,政策制度用足一些,“售后服务”完善一些,这样鞋子更“合脚”,不就有更多人愿意遴选文职了嘛,即使刚开始遴选的会少一点,以后会逐年增多的。

其次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政策待遇给足了,会不会仍然没有人愿意遴选文职?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改变某种现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两年前,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挤破头到深圳小学应聘当老师,为什么?归根结底是深圳小学教师的待遇政策足够好。

我们常说高考是指挥棒,每年会有很多老师研究高考政策或策略变化。当前,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不同语言的交流已经不再是障碍,从社会层面来看英语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但英语依然占据中学生六成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不考虑学习瓶颈的情况下,学生投入同样的精力在各个学科,英语能得到1分的回报,其他学科只能得到0.2至0.4分的回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高考策略中,英语实际上占据了大头。学生对母语都没有自信,文化自信更显得遥不可及。

简而言之,在我国,政策待遇比较容易发挥作用。政策待遇差,会发挥负面作用;政策待遇好,会发挥正面作用。也就是说,政策待遇给足,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作文职。

最后要解决第三个问题:遴选文职的政策待遇究竟应该怎么给?

从转业君官军官遴选文职,今年是第一次,基本上没有什么配套的政策待遇。而且文职人员工作地和户口所在地可以分离,为配套政策制订执行增加了难度。从笔者调研看,政策待遇至少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区分清楚遴选文职与军官转业的关系。

目前,转业军官已经上报了安置意向。如果被遴选为文职,前期上报的安置意向不产生任何效果。如果转业没有被遴选为文职,则前期安置意向正常生效。遴选文职最好在今当年6,7月份上岗履职,与转业安置工作错开一段时间。

二是遴选文职的家属随调政策。

转业军官家属是公务员、事业编人员或者之前是部队文职的,如果家属要求随调的,应当有对应政策。家属随调的目的地应当与军官遴选文职的目的地一致,并应当在一年内安置完毕。如果目的地地方安置存在困难,且所在单位有文职空缺的,家属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遴选为所在单位的文职人员。遴选文职的子女上学,由目的地地方政府妥善安排。

三是遴选文职的长期稳定工作问题。

军官转业成为公务员或者事业人员,都是长期稳定的工作。遴选为文职,由于涉及签订合同问题,显得不那么稳定。

建议做如下规定:转业军官遴选为文职,应当与单位签订长期无固定期限合同。当事人强烈要求,也可以按照每三年或五年续签合同来执行。

以上是笔者根据调研设计的遴选文职的基本政策待遇,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吸引力,可以完善制订家属,父母子女的优惠医疗政策等政策。

关于政策执行的效果预测。从笔者调研来看,如果上述政策能够制订并执行,转业军官遴选文职的比重会从5%逐渐提高到接近10%。随着越来越多的转业军官穿上“文职”这双鞋,并且反馈“合脚”的信息,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

2024年转业军官遴选文职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如果可以抓紧推出相应配套政策,争取一些摇摆不定的人继续参加遴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检验政策出现的实际效果,为未来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提供参考。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公告 军队文职资料包 军队文职报考指南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军队文职历年考题 军队文职历年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