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卷第四套1-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13 21:49:32一、选择题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2. 四书 、 五经 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四-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3 20:44:45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主要步骤:1.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在国际贸易领域,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3.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4 .构筑 经济安全网 巩固美国对西方盟国的领导。5.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则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6.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技术禁运。2.布雷顿森林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包含两要素:美元与黄金兑换;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3.巴黎统筹委员会;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 巴统 )的正式名字是 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 巴黎统筹委员会 。 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3.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及形成的时间美国,西欧,日本4.世界经济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表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三大区域组织建立起来。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等区域经济集团也得到发展。5.欧洲联盟的特点;是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是一个经济集团也是政治集团。6.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及成员;1、南北合作 2、大国主导 3、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4、战略的过渡性主要成员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7.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及独特的合作方式;他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自愿、灵活、开放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合作论坛。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是一个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8.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集团化的高潮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化。10.跨国公司的经济功能;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它在加强各国联系、增进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控制在少数大国手中的跨国公司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强化了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加深了南北矛盾。1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时间;1995年1月1日 日内瓦12.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宕起伏,由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到最高探至每桶147美元,到12月份又回落至50美元关口,其原因在于:A主要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减速,导致石油需求量减少;B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过热得到有效控制;C主要产油区边缘政治局势紧张;D美元的持续贬值;E索马里海盗猖獗。(灵活运用)简答题知识点,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掌握要点。1.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主要步骤。1.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在国际贸易领域,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3.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4 .构筑 经济安全网 巩固美国对西方盟国的领导。5.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则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6.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技术禁运。通过这些步骤,美国确立了它的霸主地位,建立起资本主义经济集团。2.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一)主权国家是世界经济的基本主体(二)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重要的非国家主体(三)世界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四)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五)世界经济的协调机制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3.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四)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趋势。(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2)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 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 的趋势。(3)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2.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发展趋势。(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进程,表现为各国经济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而产生的国家间的联合。反过来,区域经济在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等方面的合作,又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力量。虽然区域经济集团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不同的区域集团之间在联系与合作的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和争夺,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没有因为属于不同的经济集团而有所减弱,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并没有减弱。区域经济组织的活跃往往能够产生示范效应,带动经济联合在更多的地方、更高的层次开展,使各国经济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因此,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3. 反全球化 运动就是要反对经济全球化。(1) 反全球化 运动并不是要反对经济全球化,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矛盾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反全球化 运动相伴而生。(2)笼统而言, 反全球化 是指对全球化的否定,主要包括:对全球化片面性的批评,对全球化的担心,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回击,对全球化加剧贫富鸿沟、社会分裂、环境灾难的不满,等等。在行动方面, 反全球化 运动本身已经全球化,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接连不断成为 反全球化 的舞台。它一方面揭露了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又简单地把危机、矛盾、冲突都归结到全球化的头上。或者说,全球化成了全球性问题的替罪羊。当前的 反全球化 运动,已经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它未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论述题,主要考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一定要有分析论证过程,如只有要点得分减半。试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1)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确实利弊共存,机遇和挑战同在。(2)就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提高制造业和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最终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和经济风险,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甚至灾难,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代价。(4)必须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其朝着共存、共赢、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国家利益;即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它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和优先考虑的的要素。2.雅尔塔体制(形成、实质及作用);形成: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实质:美苏各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丘吉尔 铁幕 演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应杜鲁门邀请,在美国富尔敦发表反苏演说。这就是著名的 铁幕演说 。它揭开了 冷战 的序幕。2.美国建立西方阵营的主要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出笼。它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复兴欧洲的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冰、葡、意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8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一个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与和平的旗号,实际上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它的成立加剧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冷战局面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阵营为应对西方国家的遏制和冷战所采取的共同对外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苏外交联盟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共同政策主要有:政治上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意识形态上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都争。5.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苏联的大党主义最早表现、资本主义阵营发生的分化表现、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苏联坚持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干涉指挥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向美国提出了挑战,而且同英国发生了利益冲突。1955年亚非会议,1961年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召开,1964年77国集团成立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6.苏美争霸的态势及主要事件;七十年代美苏出现缓和,但仍有冲突表现为1961年柏林危机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处于主动地位;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两国积极争夺世界霸权,攻守态势互有转换:70年代苏攻美守,美国陷入经济危机和滞涨状态,实施战略收缩;80年代苏联经济恶化,美国转守为攻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事件有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1983年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7.多种力量快速发展的表现(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的时间);欧共体不断扩大,合作水平提高,力量增强;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提出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国际国家地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越来越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政治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轨迹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也逐步发展;发展中国家加强了联合,成立不少区域性和地区国际组织。8.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1.苏联解体 2.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9.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特点;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定势2、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3、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4、多极化在全球及地区、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10.20世纪90年代大国伙伴关系调整的特点。1、朝多元化、建立和平稳定外部环境的方向发展2、探索与构筑新型 伙伴关系 或建设性关系3、各国元首通过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克服障碍,发展国家间关系。简答题知识点,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掌握要点。1.雅尔塔体制的历史作用。所谓雅尔塔体系(或称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战后两极格局基本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实现合作、和平相处。但它明显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2.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四)民族、 宗教矛盾和边界、 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五)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1.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是多极化。(1)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当前世界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尚未实现多极化。(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苏联领导的更换,由于双方的需要,美苏关系由紧张转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在此背景下,80年代末出现了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华约解散。苏联也经过急剧动荡、全面危机,于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由此,战后维持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两极格局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没有爆发战争,除苏联解体外,其他力量之间的对比没有发生急剧变化,也不可能立即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绘制政治地图。(3)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实力和地位相对下降,无力建立单极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单边主义 受到了包括西欧、日本等传统盟国在内世界各国的反对。西欧、日本经济实力较强,但政治、军事实力有限,难以成为独立一极。中国要成为独立一极有赖于综合国力增强。俄罗斯有成为独立一极的潜力和雄心,但目前处境仍很困难。据此,要形成新的稳定的多极格局还有待力量对比的进一步发展。加上还有些不确定的因素,这就决定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论述题,主要考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一定要有分析论证过程,如只有要点得分减半。联系实际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1)冷战后,国际形势最基本的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及发展中国家)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3) 单极化 同 多极化 的矛盾和斗争。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受到多方面挑战,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增强。(4)世界政治多极化将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受到多方面挑战;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世界发展具有多样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独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标志;2.艾森豪威尔主义;1957 年1月5日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了由杜勒斯所拟定的关于对中东政策的特别咨文。其主要内容是:对中东国家实行 经济合作 和军事援助计划;授权总统在他认为必要时使用武力来 保护 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以维护它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防止 共产主义侵略 ;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并可随时使用美国武装部队。3.尼克松主义的 三大支柱 ;以 伙伴关系 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4.水门事件;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 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5.总统战略防御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1985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 总统战略防御计划 ,即 星球大战计划 。其要点是凭借美国空间技术优势,建立一个从地面到空间的多层次的太空综合性防御体系,用于有效拦截敌方发射的核导弹,赢得给予回击的时间。这标志着美国同苏联的核军备竞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实质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此举给苏联造成极大的压力。6.布什政府提出的 超越遏制战略 的内容;1989年5月12日布什发表题为《苏联的变化》演讲,首次提出这一战略:在不放弃遏制苏联的同时,抓住苏联、东欧改革时机,采取多种手段,尤其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促使这些国家演变,并进一步融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7.美国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 三个支柱 ;把经济安全作为美国冷战后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改编美国武装力量,用以对付美国安全和国际和平受到的新的威胁;以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为根基。8.小布什政府 先发制人 战略及其内容;(1)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确定所谓 邪恶轴心 ,追求军事绝对优势和国家绝对安全。(2)采取 点菜式的多边主义 ,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对其权势与行动的限制,经常一意孤行地采取单边主义政策。(3)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9.《布鲁塞尔条约》;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三个机构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0.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12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在丹麦的马斯特里赫特小城召开,会上提出了建立欧洲联盟的计划。1992年欧共体首脑会议,达成了实行欧洲统一货币联盟的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1.欧共体的扩大及欧盟的东扩;欧共体经过六次扩大,共有27个成员国(P110)12. 戴高乐主义 ;主要内容是(1)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2)改善同苏联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缓和。(3)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4)争取并实现法德合作,为实现 欧洲人的欧洲 的观点和促进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戴高乐主义的实质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提高法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13.勃兰特的 新东方政策 ;是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为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联邦德国自身利益与1969年提出的。其内容是:(1)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 哈尔斯坦主义 ,宣布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争取达成与东方的谅解。(2)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即承认波兰战后边界西移,改善同苏联、东欧各国的关系。(3)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主权国家,签订两德关系基础条约,表示将以和平方式谋求德国统一。14.《洛美协定》;《洛美协定》的全称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1975年2月28日,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开会,签订贸易和经济协定。作为该杀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重要步骤。15.日本政府明确提出 政治大国 目标;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 大国意识 强烈抬头,各界政府都把改变 经济一流,政治三流 的现状、争做政治大国作为主要目标。16.日本为追求政治大国的目标采取的重大举措;强化日美安全合作体制采取多项立法措施,谋求成为军事大国在重视发展日中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也在增强日俄关系打破僵局借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时机提升影响。17.日本战后对外政策的基轴。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简答题知识点,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掌握要点。1.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内容是: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与同盟国的 伙伴关系 ,以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承认美苏战略核武器达到一定平衡的现实,以谈判牵制苏联,保持苏美之间的均势。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实施对华关系正常化,利用中国制约苏联。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在亚洲实行亚洲人打亚洲人的 新亚洲政策 ,在中东和波斯湾地区增强军事存在,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其实质是在绝对霸权失灵的情况下,采用 均势 政策来维护美国的利益2.美国小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1)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确定所谓 邪恶轴心 ,追求军事绝对优势和国家绝对安全。(2)采取 点菜式的多边主义 ,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对其权势与行动的限制,经常一意孤行地采取单边主义政策。(3)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3.目前欧盟的国际地位的特点。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力量中心,并发挥出独立的影响力。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中,欧盟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板块力量和大欧洲建设的核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欧盟的地位与影响明显上升,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伙伴行事。4.冷战结束后日本推进 积极进取 外交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和实现的进展。一是强化了日美安全合作体制二是采取多项立法措施,谋求成为军事大国三是重视发展日中关系,防范中国的倾向也在加强四是日俄关系打破僵局五是借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机提升影响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1.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1)这是观点是正确。尼克松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提出的美国全球战略。 伙伴 、 实力 、 谈判 是尼克松主义的 三大支柱 。 其实质是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2)所以,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表现,是美国为了保住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政策。2.欧盟东扩不利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1)种说法不正确。欧盟东扩使欧洲联合不再仅限于西欧,而成为整个欧洲的一体化,有利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从历史上看,西欧与东欧同属于欧洲文明,经济联系紧密。从现实上看,启动东扩进程符合欧盟自身的根本和长远利益。(2)在地缘政治上,接纳中东欧国家,最终有利于欧盟的安全与稳定;欧盟东扩后,将会出现一个更大的经济区域,有利于扩大欧盟的经济影响,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3.日本对其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重要障碍。(1)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首先得立足亚洲,得到本地区国家的认同,然后以亚洲为依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并最终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大国。但在亚洲,不少国家对日本心怀疑虑。这种疑虑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日本一再否认或美化其侵略战争历史,这突出地表现在日本领导人频繁地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和数次出现的 教科书事件 中。(2)日本对战争历史问题的认识和与此相关的一些行动极大地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使亚洲国家对日本的戒备心依旧,从而影响其政治大国战略的实现。论述题,主要考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一定要有分析论证过程,如只有要点得分减半。1.试析小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1)乔治 W 布什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背景。(2)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的内容。(1)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确定所谓 邪恶轴心 ,追求军事绝对优势和国家绝对安全。(2)采取 点菜式的多边主义 ,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对其权势与行动的限制,经常一意孤行地采取单边主义政策。(3)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3)美国全球战略不断进行新的调整的其目的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试分析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动因与作用。(1)欧洲一体化原因(背景)。二战后欧洲百废待兴,美国提出 马歇尔 计划----也就是欧洲复兴计划,使欧洲西部国家能在短期内回到战争初期的经济水平,作为不言而喻的回报,西欧国家不得不无条件的追随美国的政治路线,随着冷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已经消失 ,许多国家都想摆脱美国的束缚,但又迫于美国的压力,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单独与美国叫板,于是欧洲人便思量着组建一个联盟,不求与美国抗衡,只想以众人之力争脱美国的束缚与垄断.欧共体的逐渐成熟和欧洲相关法律的出台,,尤其是欧元的流通,使得欧洲在金融方面已经有能力向美国叫板.使美国虽为超级大国,却不能完全左右世界金融.又有在近几年的国际大事中(如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欧洲国家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实欧洲一体化是世界从一极转变成多极的标志,它标志着世界力量的平均分配,不再是以美国为中心,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一体化对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形成了冲击,今后必将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2)欧洲一体化取得的进展。从西欧到东欧扩展,由经济领域的联合逐步扩展到政治领域。(3)欧洲一体化的作用。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了,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文化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盟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安全上:强化了欧洲各国经济联系,使欧洲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可能同时也可能增加了各国经济的风险。3.试析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及其实现的前景。(1)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相对滞后。(2)日本 政治大国 战略的提出与发展。1981年5月,铃木首相访问美国时,宣布日本正在开始第三个起点,要从被动受益者变为积极创造着,被称为是日本第三次远航的标志,紧接着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 要做政治大国 的旗帜。(3)日本实现 政治大国 战略的前景(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有利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是促使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动因。日本国内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大国主义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崛起成为日本么政治大国战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不利: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导致其失败。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2.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里程碑;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3.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4.周恩来著名的 求同存异 原则;同 指的是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自己的任务。异 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找共同点,保留不同的看法和观念。5.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6.非洲 独立年 ;1960年是 非洲独立年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7. 失去的10年 ;1990年代由于日圆升值的影响,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经济增长长期的停滞不前,日本人称1990年代为失去的十年。简答题知识点,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掌握要点。1.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是什么?1.它们是两极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第三种力量,是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2.它们获得了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地位,成为改变联合国面貌的主要力量。3.它们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4.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推动力量。2.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了那些经济调整与改革。第一,调整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调整产业结构第三,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第四,实行对外开放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亚非会议之所以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其原因在于:第一,亚非会议标志着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第二,亚非会议直接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 万隆精神 增进了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推进了它们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过分集权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南斯拉夫的改革、三次不同的改革浪潮);南斯拉夫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与苏联发生矛盾,在48年被工人党开除,客观上摆脱苏联的控制,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浪潮是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苏联批判斯大林的错误,各国也开始调整和改革。第二次浪潮是60年代中到70年代中期,有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和苏联的型经济体制改革。第三次浪潮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的改革出现了逆转,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伟大成就。3.戈尔巴乔夫的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提出的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通过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政治上改变共产党性质,取消党的领导,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全面改革所有制关系,实行生产资料非国有化,私有化和市场经济;意识形态上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实行多元化。4.苏联走向解体的原因;政治原因:戈尔巴乔夫的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经济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搞大国沙文主义。5. 三和路线 ;三和路线,即 和平过渡 和平竞赛 和平共处 ,这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强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一致性并谋求美国的认可;对亚非拉地区则加紧渗透扩张,鼓吹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以便把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这一战略的基本目标是谋求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简答题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掌握要点。1.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1)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1.苏东剧变宣布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失败。(1)这种说法不正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出现重大曲折,这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经济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二是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三是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四是西方敌对势力的 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强大助推力。(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大失败,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取得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的,以最终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基本经济制度,低潮与曲折并不是这种制度本身造成的,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也是在所难免的,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独联体成立的时间、性质、成员;1991年12月8日,原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 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签署了一项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独联体以所有成员国的主权平等为基础。独联体不是国家,也不拥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它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族际和谐、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务。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军备监督和军队建设方面实行协调的政策,采用包括观察员小组和集体维持和平部队等手段保证独联体内部安全。当成员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以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成员国应立即进行协商,协调立场,采取相应措施。独联体现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2.2008年8月3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了俄方外交政策的几项原则,主要包括:A.俄罗斯尊重确定文明社会之间关系的国际法基本准则;B俄罗斯认为世界应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可接受;C.俄罗斯不希望和任何国家对抗,俄罗斯关注自身在友好地区的利益;D.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是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E.俄罗斯关注自身在友好地区的利益。(灵活应用)3.2008年由于美国在波兰、捷克部署反导弹系统以及北约东扩引发俄罗斯的忧虑和抵制,美俄矛盾上升的深层次原因是:A.俄罗斯寻求恢复大国地位的努力和美国建立单极霸权的目标相抵触;B.美国在欧亚大陆加强战略扩张步伐直接威胁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D.美国将俄罗斯视为潜在战略对手,双方战略上互不信任;E.美国对俄罗斯继续奉行冷战思维。(灵活应用)简答题知识点,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掌握要点。1.俄罗斯普京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特点一:突出强国意识和大国地位,把 捍卫大国地位 作为外交的主要方针。特点二:突出现实的经济利益,实用主义色彩浓重特点三:积极推动多边外交 ,强调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特点四:加强与西欧的合作,力争融入欧洲2.2008年8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的俄外交政策的五项原则。(教材外内容)五项原则包括:(1)俄罗斯尊重确定文明社会之间关系的国际法基本准则;(2)俄罗斯认为世界应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可接受;(3)俄罗斯不希望和任何国家对抗;(4)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是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5)俄罗斯关注自身在友好地区的利益。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标志中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俄又 结盟 了。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对此作如下的具体分析:第一,中俄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自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之后,相互关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是对的。因为中俄关系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之前,俄罗斯一度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后来经过调整实行全方位外交,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以后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经历过 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等,现在用条约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并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取得了进展,可以说它标志着中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是正确的。看不到这一点不对。第二,据此说 中俄又 结盟 了 不对。我们中国在80年代以后对外政策的大调整中,决定实行 真正的不结盟 政策。这一点至今未变。中俄签订睦邻友好合作的条约只是中俄关系正常化的一个新阶段,并非结盟关系。这在中俄双方都很清楚。两者之间仍然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说得更透彻些,双方并不是结成军事同盟来共同反对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这两者是有原则区别的,一定要严加区分。第七章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建国前夕和平外交政策的三大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废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外交体系;一边倒 即投靠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2.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战略( 一边倒 、 两个拳头打人 、 一条线、一大片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为 两个拳头打人 既反美又反苏1973年12月毛泽东提出 一条线、一大片 的外交政策即:按照大致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线以外的国家(一大片)以抗衡霸权主义和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3.中苏建交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年10月3日建交;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4.中法建交;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布了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5.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我国访问。6.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7.中美关系(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中美两国就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坚持的原则、确定中美关系原则的三个重要公报、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坚持的原则是:废约、撤军、断交。三公报分别是:《中美联合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障碍:台湾问题8.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表现;(1)、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2)、不同任何国家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3)、不以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4)、制定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5)、提出 一国两制 的新构想9.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10.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的外交实践看,这里的 韬光养晦 是指谦虚谨慎,不说空话,多做实事,不事张扬,不当头,不称霸。1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两国提出建立 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 特点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简答题知识点,要求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掌握要点。1.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表现。1)、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2)、不同任何国家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3)、不以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4)、制定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5)、提出 一国两制 的新构想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发展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4.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1.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3.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繁荣4.以新安全观营造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5.外交中以人为本的理念6.构建 和谐世界 的新外交理念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1.新中国的外交必须实行 一边倒 政策。(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一边倒 ,就是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在当时 冷战 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惟一可能的选择。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顽固地与新中国为敌,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帮助中国。(2) 但 一边倒 的政策,绝非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苏联盲从、依赖,而是为了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2.新时期处理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1)这种说法欠准确。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但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苦难历程,今天又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现实任务。中国的命运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始终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在冷战后仍然十分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把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外交政策的立足点。(2)与发达国家的外交关系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面,但却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论述题,主要考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一定要有分析论证过程,如只有要点得分减半。试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1)调整的背景(国际、国内分)。国际舞台上其他力量迅速崛起,国内形势也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崭新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80年代初进行了重大调整。(2)调整的表现。1.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2.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4.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5.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新构想(3)调整的意义(三个 新 )开拓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树立一个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新范例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局面第八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知识点,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1.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及相互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各国的共同发展又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在世界和平中求共同发展,以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这是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环境(2).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3).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3.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一,和平仍然面临威胁冷战遗留下来的核大国的矛盾尚未完全消除,当今又出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的问题。军控和裁军在取得一定进展后出现逆向反弹。局部战争不断。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问题趋于复杂第二,发展遇到严峻挑战南北差距继续扩大。暴力冲突造成了沉重的发展成本,尤其是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军备造成沉重负担 。新的全球性公共问题层出不穷。南北差距扩大问题辨析题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附参考要点)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根源。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大国顽固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重新启动NMD和TMD计划,发动对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最主要因素。(2)国际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各种矛盾冲突、激化派生出来的 畸形儿 ,其泛滥的有着广泛的社会因素作用。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迫是恐怖主义产生和泛滥的重要因素。 9 11 事件后,美国借 反恐 推行霸权,不仅没有消灭恐怖主义,反而使国际恐怖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