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海军队文职考试备考:“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在咱们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诸多节日中,如果要选择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那无疑是春节了。不得不说,春节确实是我们最熟悉的节日之一。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间的流转,关于春节的很多文化和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因此,我们熟悉的春节,或许不止一面。下面关于春节的11个冷知识,你未必都知道!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时期逐渐被提起。民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
1949年9月27日,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2.春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的祭灶(廿三或廿四)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3.春节的时间不是一天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4.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 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2262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