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师教育发布军队文职 美术专业之抗日战争坚定的信念——愚公移山 自2018年起,我国军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就备受关注。热度持续走高,招考数量、报考人数接连创下新高,参加面试人数、承考单位数量、考务人员数量也刷新纪录。历时2年时间,数万名考生在全国各地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的考场上,就为我们广大的应往届毕业生提供了怀揣强军梦想投身军旅的机会。那么如何通过的考试选拔,在此就困扰艺术类美术专业考生的一些专业上的知识,其中涉及到一些抗日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史是军队文职美术考试中必考的一部分内容,其中包含抗日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需要考生们去了解。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备考,华图教师对其中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愚公移山》进行知识解读,希望在备考的路上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愚公移山》是20世纪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1940年创作,纸本设色,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藏,他用中西结合的形式语言表现了一个中国古代寓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愚公移山 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则寓言故事,它教导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终能战胜一切困难,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但徐悲鸿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一定您呢个移掉压在我们身上的两座大山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一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徐悲鸿正是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创作《愚公移山》的。 《愚公移山图》是徐悲鸿在历时三个月绘制完成的巨幅纸本设色中国人物画,他突破传统绘画的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中的人体引入中国画,可以说,这幅画代表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国家博物馆一楼中央大厅屋顶的大型浮雕,就是以此画为原本创作的。 徐悲鸿在处理《愚公移山图》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就空间布局,他作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