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3 10:37:02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 P164(一)技术引进与引进技术的选择什么是技术引进呢?按照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技术转让行为守则》规定:技术转让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或提供服务所需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即是说仅限于通常所讲的 软技术 的转移。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技术引进的初期也包括设备进口。既然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那么,应该引进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卓有成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振兴的战略目标呢?1、舒马赫以小为妙的 中间技术论中间技术论 是关于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采用中间技术,发展小规模生产技术系统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是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F.Schumacher)于1978年在其所著《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提出的。舒马赫首先指出了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 二元经济 现象。舒马赫提出了只有通过发展小型工业,采用中间技术,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穷人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才是消除失业人口,唯有那种劳动密集的、适合于小型企业采用的 中间技术 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制止向城市的盲目迁移从而最终改变二元经济状况的有效途径。什么是 中间技术 呢?舒马赫认为:在贫穷条件下,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形象地说,可能是介于镰刀与拖拉机之间,或者介于非洲割胶刀与联合收割机之间的技术。所谓中间技本,是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2、雷迪的 适用技术论关于什么是适用技术,在国际上众说纷纭。 世界著名的 适用技术 论者,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雷迪曾经阐述过适用技术的三重目标特征:第一,环境目标。节约能源,循环使用各种材料,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社会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提供富有创造性和引人入胜的工作,能与传统文化交融,促进社会和睦并分权给人民。第三,经济目标。克服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因素,广泛提供就业机会,采用地方资源并生产地方消费品,分散经营。雷迪还强调指出:适用技术并非落后技术,更不排斥先进技术,它是人类技术发展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雷迪的观点后来又得到美国学者的扩大和补充:第一,适用技术的民众性。适用技术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由人民来选择、设计、建设和拥有。第二,适用技术的区域性。适用技术应该按照生态、社会、经济提出的要求,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地区人文特点等具体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定和设计。从而,适用技术富有地区色彩,不可能使两个地区的适用技术相互替代或完全转移。第三,适用技术的价值观。适用技术并非是某种实体机器,也不是哪一种技术类型。确切来说,它主要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手段,或者说是一种能够造福人类的、崭新的价值观。第四,适用技术的未来性。一般科技工作者往往考虑技术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凭借现有的技术水平去预见未来。而从事技术发展的专家,则着眼于与自然资源的全球状况,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去塑造未来世界,设计人类美好的前景。基于适用技术的上述目标特征,我们可以看到: 适用技术 的基本涵义所在,这便是:技术引进国家在技术选择时,要将自己国家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统筹考虑,以求得技术变动的最佳效益,充分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3、技术引进中技术选择的标准和规范理论由于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国情极不相同,就某一个具体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不同发展时期,所面临的发展任务、制订的发展目标也不一样。因此,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来选择引进技术的类型。(1)高产出标准论。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资金的匮乏,总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障碍。根据高产出标准论,技术引进国应优先选择在规定投资资本条件下使产出达于最大的技术,实现投入产出的合理配置,增加社会财富的绝对量。(2)社会极限性生产标准论。即使在一定资本下所适用的技术能使产出达到极大,但是如果收益率低,也不能说是选择了最佳技术,尤其是当需要增加原材料进口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的情况社会极限性生产标准论强调在引进技术过程中,必须考虑引进国的社会承受能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选择标准要服从经济效益法则。(3)高积累率标准论。如果说前两种标准强调从当前利益出发,重视资本的产生,则高积累率标准论所突出的是资本积累、资本形成,谋求的是经济实力增长的长期效果。根据这一标准,引进的技术应该增强生产能力,扩充基础设施,提高经济实力。(4)时间系列标准论。即综合上述各种标准的时间历程和阶段论。例如在经济成长的不同时期,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目标,在某一特定时期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然后伴随经济成长转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技术,从而使企业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具有较大的弹性。根据以上规范论证,在进行引进技术选择时,一般应该考虑经济原则、技术进步关联作用的技术创新、推广的可能性等。

福建军队文职招考时政热点:预防“家族式腐败”就该树立好家风

近日,浙江省为了严防家族式腐败,为干部家属定制了反腐套餐。在该省唯一的省、市、区三级共建的省级法纪教育基地,针对不同对象定制教育套餐,通过参观警钟长鸣案例展、观看特色警示教育片等活动,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等层面倡导干部家属树立廉洁家风,并从以规立家、从严治家等方面对干部培树良好家风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防范家族式腐败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从严治党实践告诉我们,家族式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曾担任江西省委书记的苏荣,和家人、亲属的违纪违法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除涉嫌受贿外,还形成了夫妻联手、全家上阵、共同敛财的链条。家族式腐败多是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有媒体调查发现,80%的官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这些家庭式腐败的家庭又大都有着病态的家风。因此,针对干部家属定制反腐套餐,着力树立培养良好家风,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有着高度的警示意义,相信对预防家族式腐败有着明显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必须说,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因此,预防家族式腐败就该树立好家风,而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风更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才能有作风淳,才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家风不正,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最终必定会突破法治底线,走向腐败深渊。当然,好家风的树立,不仅需要定制套餐,需要领导干部及家属自觉加强家风建设,更需要制度的完善,从源头堵住权力寻租的漏洞,从而筑牢反腐败家庭防线。比如继续深化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落实家庭财产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再如,通过相应的制度规定,要求领导干部按照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而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让权力接受广泛的监督,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如此,家族式腐败才能无处遁形,好家风才能油然而生。文/张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