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外国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9月5日)-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外国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9月5日)发布时间:2017-12-31 22:59:411、(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文学史上称为 二希 传统。2、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3、(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4、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度的时期,史称( 英雄时代 )、又称( 荷马时代 )。5、(宙斯)是雷电神,(赫拉)是天后。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课的主要内容-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2 18:53:10语言学概论讲义导言一、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二、语言学的分支语言学分为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两个分支。具体语言学是研究具体语言的规律的科学,例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三、语言学概论课的性质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讲述普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四、语言学概论课的主要内容1、语言的性质2、语言的结构(语音、语法、语义)3、语言的使用4、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5、语言的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系统的发展)6、语言与心理7、语言学的应用参考书籍:教材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之外,请参考以下三种:1、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3、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思考题:1、什么是具体语言学?什么是普通语言学?2、语言学概论课讲述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一章 语言的性质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人类的交际工具人类的交际工具有红绿灯、旗语、手势、脸部的表情、身体的姿势、文字、语言等。其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红绿灯、旗语等交际工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红绿灯用于十字路口,旗语用于公路、铁路和航海上。这些交际工具并不是全社会成员都必须使用的。手势、脸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姿势等使用身体的交际工具,有人叫做体语。体语有时能独立完成某些交际任务,例如,招手,握手,拥抱,打拱作揖,点头,摇头,挤眉弄眼,伸出手指刮脸皮表示害羞,抬手耸肩表示无可奈何,通过坐的姿势传递某些信息。这些交际工具有特定的适用场合。它们在光线暗、隔着障碍物的情况下无法运用,更多的是与语言相伴随出现的,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克服了语言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限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字也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不过,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最重要的纽带,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社会照样存在。例如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文字距今才七、八千年的时间,在这之前,人类社会有上万年的时间是没有文字的。即使是今天,仍然有不少社会仍然没有文字,例如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羌族的羌语。但语言就不同了。没有语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就会断裂,社会生产、生活就会瘫痪,社会就会崩溃。因为,人类社会中的人是分工合作的。组织生产,生产中的相互协作、配合,要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交换,也要用语言;出生的年轻一代,要使他们成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掌握劳动技能,也要用语言进行教育。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社会时时刻刻需要语言。语言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考题: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 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符号(一)什么是符号符号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符号的形式:听觉形式(音乐、铃声、军号声、击鼓声、说话声等)、视觉形式(文字、红绿灯、旗语、手势等)、触觉形式(盲文)。符号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是任意性的关系,换句话说,其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是由人们约定的。这一点与征候不同。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天空阴云密布代表将要下雨,舌苔厚代表积食,气色不好代表身体不好,脸红代表紧张或害羞。符号与征候的区别:征候与其代表的事物有必然的联系,而符号的形式与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语素是最小的符号。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成的的序列。语音作为语言符号形式的优点: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最好。语言符号的性质:1、任意性:单个的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是由人们约定的。例如无色无味的液体,汉语叫 水 ,英语叫water。即使是拟声词,不同语言也会不同,例如模拟狗叫,汉语说 汪汪wāngwāng ,英语说bowwow[bauwau];猫叫,汉语说 喵miāo ,英语说mew[mju:];羊叫,汉语说 咩miē ,英语说baa[ba:]。要注意的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派生关系和组合关系不完全是任意性的。先说派生关系。空(阴平)和空(去声),空(去声)是由空(阴平)派生来的。知与智(聪明,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智(聪明,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是由知派生来的。英语的long和length,length是由long派生来的。give和gift,gift是由give派生来的。再说组合关系。 书包 就是装书的包,组合的意思与组合成分的意思有密切的关系。 马车 就是马拉的车。 在马背上跳 是先在马背上再跳,而 跳在马背上 是先跳然后到达马背上。2、强制性:语言符号音与义之间的关系一旦由人们约定,使用它的人就不能随意改变。首先没有必要改变语言符号。既然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是任意性的关系,没有道理可讲,那么为什么要改变呢?这与改革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或者医疗制度截然不同,因为这两种改革可以讲出道理来。其次也没有可能改变语言符号。语言是社会时刻离不开的,不可能让社会停止使用语言,然后对其大修大改。3、稳定性:正因为语言对使用它的人具有强制性,所以语言具有了稳定性。4、可变性:语言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既然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语言符号就可以改变。例如汉语在发展过程中, 足 被 脚 替代, 嗅 被 闻 替代, 赤 被 红 替代。思考题:什么是符号?符号与征候有什么区别?1、语言符号为什么选择语音作为它的形式?2、语言符号具有什么性质?3、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层次语言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语素(几千),第二层是词(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第三层是句子( 他的朋友很多 这个句子,如果用 他的朋友 替换 他 ,就会造出新的句子,再用 他的朋友 替换这个新句子中的 他 ,会造出另一个新句子,这样不断地替换,就会不断地造出新句子。因此说句子的数目是无穷的。)。(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符号构成的这个分层装置是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的。语素构成词: 书|包钱|柜挎|架提|库坤|桌词构成句子: 我|读|书。他|买|报纸张三|卖|杂志语言符号前后之间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除了符号之外,语音单位之间也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例如音构成音节:b|a|np|i|n三、语言和言语(一)语言是符号系统。(二)言语是说话和说出来的话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思考题:1、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层次。2、举例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3、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4、为什么说语言是符号系统?5、语言和言语有什么不同?第二章 语音第一节 语音概说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语音的三个环节:发音-传递-感知。语音的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二、语音的物理属性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叫做振幅。语音四要素:(一)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二)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响度是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与音高也有密切的关系。(三)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语音的音高、音强和音长是相对性的,而不是绝对的。(四)音质:声音的性质或特色。从音响方面看,音质决定于声波的形式。从声音的产生方面看,音质决定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三、语音的生理属性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因此语音具有生理属性。发音器官的构成:肺,喉头和声带,共鸣腔。肺为发音提供气流。呼气发音和吸气发音。声带是发音体。音声门和气声门。音声门和气声门统称声门。共鸣腔包括口腔、鼻腔和咽腔。从声门直到嘴唇和鼻孔的不规则管状通道叫声道。口音、鼻音和鼻化音。发音时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例如唇、舌头、软腭、小舌和声带。发音时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例如上齿、齿龈和硬腭。四、语音的心理属性通过空气等媒介传播的声波到达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听觉器官把接收到的声音通过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由听觉中枢加以处理,这时人就听到了声音。因此声音具有心理属性。人的听觉感知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人的主观听觉感知与客观的声音变化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400赫兹的声音提高1赫兹,人们就可以感觉到音高的变化;3000赫兹的声音,只有当提高幅度达到9赫兹以上时,人们才能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变化。(二)人的听觉感知具有概括性。例如,不同人发的[i]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凭借不同的熟人发的[i],辨别出发音人是谁。但在交谈时,听话人只提取出不同的[i]的共性,不同人所发的[i]的差别大都因为与所表达的意思无关而被忽略掉了。这就是语音感知的概括性。五、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具有社会属性,这是因为:(一)语音是和语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的。(二)语音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1、不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音,如汉语普通话有zh ch sh r 这四个音,英语没有。英语有th(ank)、th(is)这两个音,汉语没有。同样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如[ p p ]在汉语中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饱 和 跑 就是靠这两个音相互区别的;而在英语中这两个音就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说英语时把sport中的[p]发成[p ]也并不改变词义。2、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可能具有不同的音,如西安话有声母[ pf pf ],北京话就没有。同样的音在不同的方言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如n、l在北京话中能区别 南 和 兰 ,但在南京话中 南 的声母既可以读n,也可以读l。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六、音标音标是语音的标写符号。最常见的音标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订的。国际音标制订的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国际音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思考题:1、什么是语音?2、语音具有哪些属性?3、什么是语音四要素?4、从发音角度来看,音质的不同决定于哪几个方面?5、简述发音器官的构成。6、什么是主动发音器官?什么是被动发音器官?7、语音感知具有什么特点?8、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9、什么是音标?国际音标制订的原则是什么?第二节 音素一、音素和音素的分类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发元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声道的其他部位不受阻碍。2、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紧张,其它部位不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均衡紧张。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二、元音元音决定于共鸣腔的形状。最主要的共鸣腔是口腔。口腔的形状是由嘴唇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决定的。嘴唇的形状(唇形)分为圆唇和不圆唇(展唇)两种。舌头的位置可以用舌头隆起的最高部位(舌位)来确定。舌位可以有前后、高低的不同。元音可以分类。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的不同,元音可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三类。舌面元音是由舌面起主要作用发出的音。舌面元音由舌位(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和唇形(嘴唇圆展)决定。舌面元音可以分为基本元音和非基本元音。基本元音有八个: e o 。非基本元音也有八个: ,例如上海话 甘 [ k53 ],广州话 靴 [ h55 ]。舌尖元音是舌尖起主要作用发出的音,分为舌尖前元音[ ]和舌尖后元音[ ]。卷舌元音是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发出的音,例如 儿 的读音[r]。上面讲的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都是单纯用口腔共鸣发出的元音,叫口元音。如果发音时,软腭和小舌下降,打开通往鼻腔的通道,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这时发出的元音叫鼻化元音,例如: e a o u。厦门话中鼻化元音比较丰富,例如:锅e55 婴e55。三、辅音辅音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发音部位 辅音的发音部位指阻碍气流的部位,包括双唇(如p)、唇齿(如f)、齿间(如)、舌尖前(如s)、舌尖后(如)、舌叶(如)、舌面前(如)、舌面中(如)、舌面后(如x)、小舌(如)和声门(如h)。请判断下列音的发音部位:t t k p ts t m ts n t t k h x t v z 。(二)发音方法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阻碍气流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送气不送气三个方面。根据阻碍气流的方式的不同,辅音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和半元音八类,例如 s ts n l r 。请判断下列音的阻碍方式:p f t w ; t k m t p ts;v t b d z 。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可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两类,例如:- f-v s-z p-b t-d k-。请判断下列音的清浊:- - ts-dz t-d 。根据发音时从喉部或其他部位送出的气流量的大小,辅音可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例如:p-p ts-ts。请判断下列音是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t-t t-t k-k t-t 。掌握普通话中的辅音:p p mfts ts s t t n lt tt tk k x掌握下列英语中的辅音:bvd zt t dh思考题:1、什么是音素?2、元音和辅音有什么区别?3、元音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4、元音可分为哪几类?5、什么是舌面元音?舌面元音是由什么决定的?6、描写八个基本元音[ e a o u ]和八个非基本元音[ ]。7、与[ ]有共同之处的舌面元音有(1)[ e ] (2)[ o ] (3)[ a ] (4)[ ] (5)[ ]8、普通话的韵母ang、ai、a中的a用国际音标标写分别是[ ]、[ ]、[ ]。9、什么是舌尖元音?什么是卷舌元音?什么是鼻化元音?10、用国际音标标写下列字的韵母:(1)二 (2)举 (3)治 (4)记 (5)字11、辅音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12、描写下列辅音:[ s p t n l ts t b z v d ]13、与[ t ]有共同之处的辅音有(1)[ m ] (2)[ t ] (3)[ t ] (4)[ k ] (5)[ l ]14、用国际音标标写下列字的声母:(1)吃 (2)脚 (3)疼 (4)比 (5)哭15、用国际音标给下列汉字标音:(1)好 (2)张 (3)接 (4)车 (5)学第三节 音位一、什么是音位(一)语音环境(语音条件)搬bān[pan55] 搬bān[pan55] 搬bān[pan55] 我wǒ[wo214]攀pān[pan55] 宾bīn[pin55] 掰bāi[pai55] 我wǒ[o214]安ān[an55] sport[p] 搬bān[pan55]阿ā [A55] port[p] 昂 n[35]昂 n[35](二)等同分布和互补分布等同分布:几个音出现的语音环境相同。互补分布:几个音出现的语音环境不相同。(三)区别意义和语音相似(四)归纳音位的原则:1、等同分布:能区别意义,属于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的[p]和[p]);不能区别意义,属于同一音位(例如普通话的[w]和[])。2、互补分布:语音相似,不能区别意义,属于同一音位(例如普通话的[a][A][ ],英语[p]和[p]);语音不相似,能区别意义,属于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的[p]和[])。(五)音位的定义:音位是某一种语言或方言中等同分布并且能区别意义或互补分布并且语音不相似的最小语音单位。二、音位变体(一)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的音。(二)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音位的条件变体:处于互补分布而又语音相似的几个音。音位的自由变体:处于等同分布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几个音。三、区别特征(一)发音特征:[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二)区别特征:能够区别音位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思考题:1、解释下列术语:(1)音位 (2)音位变体 (3)音位的条件变体 (4)音位的自由变体 (5)区别特征2、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3、普通话中的[ k ]和[ ]是几个音位?为什么?4、普通话中的[ u ]和[ o ]是几个音位?为什么?5、普通话中 上大山 包含几个音素?几个音位?6、英语中的[ k ]和[ k ]、[ n ]和[ l ]分别属于几个音位?为什么?7、 音素[ k ]的发音特征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这种说法对吗? 音位/k/的区别特征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一、音节(一)音节的划分他去图书馆。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关于音节的形成,肌肉紧张度说认为,发音器官的肌肉是松弛和紧张相互交替的。发音时,发音器官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肌肉的紧张过程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音节的划分要受特定社会习惯的制约。[feid]在说汉语的人听起来是 废的 ,两个音节,而在说英语的人听起来是fade(失去光泽),一个音节。(二)音节的结构1、音节的结构类型(1)不包含元音、由辅音单独构成的音节:普通话表示答应的 呣 [m]、 嗯 [n][],豆腐[touf];广州话的 五 [23]。(2)包含元音的音节:①V(例如 啊 [a55]) ②CV(例如 搭 [ta55]) ③VC(例如 安 [an55]) ④CVC(例如 担 [tan55])。开音节和闭音节。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叫开音节(①V啊[a55] ②CV搭[ta55]),以辅音结尾的音节叫闭音节(③VC安[an55] ④CVC担[tan55])。V可以扩展为VV(例如 鸭 [ia55])、VVV(例如 腰 [iau55]) ,C可以扩展为CC(stone)、CCC(spring)。收尾辅音和辅音群。音节末尾的辅音叫收尾辅音,例如VC中的C。一个音节中相连的几个辅音叫辅音群,例如stone中的st。2、音位在音节中的位置普通话的p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既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末尾。西安话的既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又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例如 我 西安话说[53]。3、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担tan55。(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音和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分析单位。两种分析方法的联系:声母是由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4、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①无辅音群(英语有辅音群,如stone spring)②收尾辅音只能是鼻音(英语的收尾辅音种类较多,如bad this teach tall)③音节最长不超过四个音素(英语音节的长度可以超过四个,如sixths)。二、复元音(一)什么是复元音?挨[ ai ]和 阿姨 [a i]。 腰 [iau]和 衣阿乌 [ a u]。复元音的定义: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二)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1、复元音属于同一个音节,几个相连的单元音属于几个音节。2、复元音中间有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中间没有过渡音。汉语、英语有复元音。英语的例子:toy hair。俄语、法语、瑞典语等语言没有复元音。三、复辅音(一)什么是复辅音?content。定义: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二)复辅音与几个相连的单辅音的区别:处于同一个音节的紧张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的几个相连的辅音是复辅音,否则不是复辅音。(三)复辅音与复元音的区别:①复元音属于同一个发音过程,复辅音不属于同一个发音过程。②复元音中间有过渡音,复辅音中间无过渡音。正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有以上不同之处,因此复辅音也叫辅音群。四、语流音变(一)什么是语流音变?水管[uei214-35 kuan214]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者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二)语流音变的五种常见类型: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和增音。1、同化 两个本来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另外一个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例如:books-dogs、obliged迫使-looked。(前面的音同化后面的音叫顺同化)。ndefinite不确定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后面的音同化前面的音叫逆同化)。2、异化 两个本来相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另外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例如:慢慢儿man mar读成maimar。土改tu214 kai214 读成tu35 kai214。3、弱化 语流中有些音变弱。例如:山头,木头mu51 tou 。as强式发音为z,弱式发音为z。4、脱落 语流中有些音消失。例如:It is读成It s,I am读成I m。豆腐、东西。5、增音 语流中增加了原来没有的音。例如:普通话 唱啊 读成ta35 a。北京话 这儿 tr读成txr, 一般儿大 读成i51 pianr55 ta51。英语dreamt(做梦,过去式)说成dreampt。思考题:1、举例解释下列术语:音节。复元音。复辅音。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2、怎样分析一种语言或方言的音节结构特点?3、举例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4、举例说明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5、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有什么区别?6、复辅音与几个相连的单辅音有什么区别?7、复辅音与复元音有什么区别?8、指出下列语流音变的类型: 水果 读成[ uei214-35 kuo214 ] I am读成I m 好啊 读成[ hau ua ] 太阳 [ tai51 ia35 ]读成[ tai51 ia ] legs读成[ legz ]。第五节 韵律特征一、什么是韵律特征韵律特征是语音中除音质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二、长短音音长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英语:beat-bit。长短音的音质也往往有差异。由音长形成的音位叫时位。三、声调(一)什么是声调?man.声调是音节所具有的能区别词义或语素义的音高变化。(二)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有声调的语言叫做声调语言,例如汉语。没有声调的语言叫做非声调语言,例如英语、德语、俄语等。(三)声调的构成:调型、调值、调类和调名。调型:声调的平、升、降、曲。调值: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也就是把单念时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类。调名:调类的名称。(四)连读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这种现象叫连读变调。(五)调位:利用音节的音高差别来区别词义或语素义的非音质音位。四、轻重音(一)重音1、什么是重音?be,side;beside(在 旁边)。孤立的音节无所谓重音或轻音。Beauty,computer, telephone.重音是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听上去比较突出的现象。2、词重音和句重音词重音: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句重音: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 他去北京。3、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固定重音: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蒙古语、法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波兰语和马来语等语言的词重音是固定重音。蒙古语在第一个音节上,法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波兰语和马来语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自由重音:不同词里的重音可以落在词的不同位置上。英语、俄语等语言的词重音是自由重音。例如英语:Monday,society。自由重音可以通过重音位置的不同构成对立,因而有时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例如英语:ontent(vt.使满意,使满足。n.满足。a.满足,满意) content(容积,容量;内容),rebel[ri bel](反叛) rebel[rebl](叛逆者)。4、主重音和次重音有些语言,一个词里只有一个重音,如法语、俄语、维吾尔语。有些语言,一个词里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重音,如英语:igaret(香烟)。两个以上的重音可以分为主重音和次重音。主重音是最突出的重音。次重音是比较弱的重音。5、重位:重音构成的音位。(二)轻音帘子 。轻音是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五、语调(一)什么是语调?他不唱语调是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二)句重音。 他是学生。(三)长短。 走。(四)高低。 这是书。 他去了。 高低贯穿于整个句子,而在从最末一个重音音节算起的句尾部分最为明显。思考题:1、举例说明下列术语:韵律特征。长短音。声调。声调语言。非声调语言。调值。调类。连读变调。重音。词重音。句重音。轻音。语调。2、普通话里, 走、炒、手、美、李 这些字的调型是 ,调值是 ,调类是 ,调名是 。3、英语、法语、俄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波兰语和马来语都有重音,其中属于固定重音的语言是 ,属于自由重音的语言是 。4、汉语有词重音吗?为什么?第三章语法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说话要符合规则很、红、纸、了 这四个词,每两个相互组合,有的能够组合,有的不能组合。这说明说话要遵守规则。二、语法规则很 |红太 |黑挺 |白非常|蓝语法规则包括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组合规则是语法单位沿着时间的顺序相互搭配的规则。聚合规则是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三、语法单位(一)语素剥[po55],玻璃。定义: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词根 构词语素:水、玻璃词缀 构词语素:盖子、reader词尾 变词语素:He reads词干 一个词除去词尾以后剩余的部分:reads、readers判断:好、石头、烟头、罐头、老二、老人、莲子、帘子;longer、worker、workers、ask.(二)词手、走、大 是词, 来了 的 了 、 从西安到北京 的 从 也是词,但 民 不是词。白菜 是词,但 白布 不是词。定义: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判断:快、勇;黑板、黑布。(三)词组白布、黑布 是词。定义:词的组合。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学过英语。在句子中,词与词的组合并不都是词组。一个句子里的词组必须属于句子的一个分段,跨段的词不能组成词组。著名大学――自由词组:词的临时组合。西北大学――固定词组:词的固定组合。望梅止渴――固定词组(四)句子他知道。他知道你去。他说他知道。我听说他知道你去了。你一下课定义: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有完整语调的语言单位。四、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的关系(一)语法和语音想起来了 中的 起来 读轻音和非轻音语法结构不同:读轻音时是动补结构,读非轻音时是动宾结构。一加二乘三 停顿位置不同,结构结构不同:在 一 后面停与在 二 后面停意思不同。(二)语法和词义长一丈 有 长度是一丈 和 长出一丈 两种意思,这是因为这里的 长 有名词和动词两种意思。短一丈 只有 短了一丈 一种意思,这是因为这里的 短 只有动词一种意思。(三)语法和语境语境有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一张桌子 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说,但 一张钟楼 一般不能说,只有在公共汽车上等特定的场合下才可以说。同样, 我是教师。 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说,但 我是牛皮。 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下,比如两个人说道自己的皮鞋质地时才可以用。(四)语法和逻辑狗把肉吃了 既符合语法又符合逻辑。但 肉把狗吃了 符合语法不符合逻辑。打扫卫生 不符合逻辑,但符合语法,因为这是一种习惯的说法,就不能从逻辑的角度去苛求。思考题:1、举例说明下列术语:语法规则、组合规则、聚合规则、语素、词根、词缀、词尾、词干、词、词组、句子2、下列划线的部分属于词尾的是 :(1)longger (2)worker (3)writes (4)凳子 (5)花儿3、下列属于词的是 :(1)概 (2)机械 (3)肥肉 (4)同志 (5)快去4、下列划线部分属于词组的是 :(1)你别去 (2)他要买书 (3)买的书早就丢了 (4)这是一条大鱼(5)他骑的自行车是我的5、连线题:语素 狐假虎威词 手枪词组 促催,推动:催~|~进固定词组 去北京自由词组 喝水6、举例说明词根、词缀和词尾的区别。7、举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词义、语境和逻辑的关系。第二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形式和意义是语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book-books;我打-打我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二、语法形式的几种主要手段(一)什么是语法手段?book-books foot-feet go-went 语法形式词形变化 语法手段定义:语法手段是语法形式的类。book-books 我打-打我语法手段包括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二)词法手段: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1、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1)附加:book-books talk-talked-talking-talks slow-slower-slowest定义:给词加上词尾(2)屈折:tooth-teeth make-made bring-brought定义: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3)异根:go-went be-is-am-was I-me we-us good-better定义: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4)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2、词的重叠:看-看看,敲-敲敲,游泳-游游泳;大-大大(的),清楚-清清楚楚,喷香-喷喷香;天-天天,件-件件。定义: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二)句法手段:选词、语序、虚词和语调。1、选词:读书-好书定义:通过选择可以组合的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2、语序:通过改变词语的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虚词:我说-对我说,我的爸爸-我和爸爸定义: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4、语调:他去。 他去?(陈述语调与疑问语调的不同)/ 他去。 他去。(句重音不同)定义: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句重音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三)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1、综合性语言: 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这种语法手段的语言,例如俄语、德语。2、分析性语言: 主要使用语序、虚词这两种语法手段的语言,例如汉语、英语(Mary likes John./John likes Mary.)。思考题:1、举例解释下列术语:语法手段;词法手段、词形变化、词的重叠;句法手段、选词、词序、虚词、语调;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2、属于词法手段的是(1)说-说说 (2)go-goes (3)大楼-盖楼 (4)鲁迅的书-鲁迅与书3、指出词形变化的类型:(1)stand-stood (2)talk talks (3) she-her (4)sleep-slept4、指出句法手段的类型:(1)看书-看好 (2)去?-去。 (3)好书-书好 (4)学校的教师-学校和教师5、为什么说汉语是分析性语言?三、语法意义的几个主要范畴(一)什么是语法范畴?book-books单数-复数 语法意义数 语法范畴定义: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类。包括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类。(二)词法范畴:book-books,单数-复数,数。定义: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包括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1、体词属性范畴:book-books,单数-复数,数。定义: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包括性、数、格、有定和无定。(1)性:德语有阳性(der Mann[男人],der Tisch[桌子]),阴性(die Frau[妻子],die Erle[桤qī木树]),中性(das Weib[女人],das Kind[孩子],das Blut[血液])。俄语也有阳性、阴性和中性。法语只有阳性和阴性。性与生物学意义上的性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则是不一致的。例如,德语的das Weib[女人]是中性。表示 太阳 的词在法语中是阳性,德语中是阴性,俄语中是中性。古代英语也曾有过性的范畴,但在现代英语中已经消失,只保留在个别词的词缀形式上,如actor-actress,waiter-waitress(女服务员)。定义: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2)数:英语有单数(book)、复数(books)。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为单数和复数。数大都用词尾表示。在古英语、古俄语中还有过单数、双数和复数等的区别。定义: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3)格:英语The student loves sports.(通格)This is the student s book.(属格或所有格)定义: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4)有定和无定:英语a book / the book定义: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2、谓词属性范畴:talk-talked,现在时-过去时,时。定义: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包括时、体、态、人称。(1)时:He writes. / He wrote ./ He will write.定义: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2)体:He is writing a book.(进行体) / He has written a book.(完成体)定义: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3)态:Mary broke the cup.(主动态)/ 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被动态)定义:表示动词与主语之间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4)人称:He helps me./ We help him.定义:表示动词与主语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三)句法范畴:我打-打我。定义: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包括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1、类别范畴:工人、书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写、休息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好、碧绿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写书/好书。定义:由词类或词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2、关系范畴:我打 打我工厂工人 工厂的工人 工厂和工人定义:通过语序和虚词表示的语法意义。思考题:1、举例解释下列术语:语法范畴;词法范畴、体词属性范畴、谓词属性范畴;句法范畴、类别范畴、关系范畴。2、属于句法范畴的是 。(1)并列关系 (2)数 (3)支配和被支配关系 (4)格3、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1)性 (2)人称 (3)体 (4)态 (5)格第三节 语法单位的组合和聚合一、语法单位的组合(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1、单纯词:水 玻璃 boy andbooks talked slower定义:由一个词根(在有的语言中加上词尾)形成的词。2、合成词:黑板、桌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1)复合词: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词。陈述式-胆怯、性急、日落、祖传;earthquake,sundown.偏正式-汉语、车流、狂热、重视;girlfriend,sleepwalk.支配式-丢脸、悦耳、动人、缺德;pickpocket(扒手),carryall(万用旅行提包).并列式-裁缝、道路、动静、教学;downfall(垮台),come-and-go(来往).补充式-改善、证实、打动、抓紧。重叠式-妈妈、爸爸、爷爷、哥哥、姐姐;刚刚、偏偏、常常、渐渐。(2)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前缀式派生词:老师、阿姨、老大、第一;refill,unfriend,indefinite.后缀式派生词:桌子、石头、花儿、绿化;reader,useful,goodness.(二)词组:词的组合。1、词组的结构分类:基本词组和非基本词组。(1)基本词组:各种语言中都有的词组。主谓词组:他写了。| 信写了。述宾词组:吃苹果| 吃大碗|吃食堂|来客人了。述补词组:说清楚|提上来|扫得干干净净|冷得发抖。偏正词组:好书|慢走联合词组:北京(和)上海|讨论(并)通过|生动活泼(2)非基本词组:实词与虚词的组合。介词词组:从西安(到上海)|on the table数量词组:一本、一张的 字词组:学校的、穿的、干净的、他的、我写的、捡破烂的、抬进来的语气词词组:去吗、来吧方位词组:桌子上、路边、房子里助词词组:来了、吃过冠词词组:a book/the desk2、词组的功能分类: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1)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大型商场、西安上海、开车的、一条、车上。(2)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马上去、开汽车、又唱又跳、说清楚。(三)组合的层次性许多外国留学生会唱中文歌曲。直接组成成分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这所中学的教师 这位中学的教师咬死猎人的狗 关心企业的员工(四)组合的递归性偏正包含偏正:一朵大红花 古代文学教材联合包含联合:真善美与假恶丑 我们和男排女排主谓包含主谓:他打人不对 他学习努力 这件事我知道述宾包含述宾:喜欢写诗 告诉你一个消息 想回西安 他说他知道这件事述补包含述补:讲得好极了 吓得跑光了定义:组合的递归性指在一个组合中同一结构重复使用。二、语法单位的聚合:词类(一)划分词类的原则水 打 红突然-忽然develop-development move-movement happy-happiness水、打、红――分布。定义:词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二)共同词类和特殊词类共同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连词等。特殊词类:量词、助词、冠词。共同词类与自然界的某些基本属性有密切关系。比如任何语言都得表示人或事物,所以都有名词;都得表示动作行为,所以都有动词;都得表示性质状态,所以都有形容词;都要称数,所以都有数词;要指代就要有代词等。存在特殊词类的一个原因是相同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例如名词的有定和无定。存在特殊词类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是否严格区别不同的小类。比如汉语 漂亮、雪白、彩色(电视) 。(三)词类的层次性词类可以往上归大类,往下分小类。实词和虚词。名词、数词-体词。动词、形容词-谓词。动词最复杂,可以往下分出很多小类。思考题:1、举例解释下列术语: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体词性词组、谓词性词组;词类。2、下列属于单纯词的是 。(1)桌子 (2)reader (3)beautiful (4)higher3、下列属于重叠式复合词的是 。(1) 奶奶 (2) 太太 (3)妹妹 (4)猩猩4、下列属于体词性词组的是 。(1)吃饭 (2)吃的 (3)吃干净 (4)吃进去第四章 语义第一节 语义的性质一、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一)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词汇形式(实词和固定短语)表达的意义。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序、虚词、形态)表达的意义。(二)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非理性意义: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总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三)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语言意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本章的内容)语境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下一章 语用 的意义)。二、语义的概括性概括是认识主客观世界的主要方法。把认识对象根据某方面的共性进行归类就是概括。词义具有概括性。例如 桌子 。即使是专有名词也具有概括性,例如 鲁迅 、 西安 。词组和句子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例如:新桌子。他买了一张新桌子。三、语义的模糊性模糊性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中年-老年、高-矮、走-跑。数词 一、二 ,科技术语 元音和辅音 的词语也具有模糊性。由语义模糊的词构成的词组和句子也具有语义的模糊性。四、语义的社会性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的语义具有差异。这表现在词语的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和引申义三个方面。(一)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英语的 brother 与汉语的 哥哥 范围大小不同。 儿子 一词在西安话中指动物的幼崽,与普通话不同。(二)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英语的 dog 与汉语 狗 在非理性意义上有差异。 老头子 北京话带贬义,上海话不带贬义。(三)词义的引申方面:英语的 sheep 有三个意思:(1)羊;绵羊,(2)羊皮;(3)怯懦的人。汉语的 羊 从古到今是单义词。西安话的 杀 引申出 切 的意思(杀西瓜)。思考题:1、名词解释:语义,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语言意义,语境意义。2、举例说明语义的概括性、模糊性和社会性。第二节 词义一、词义的构成广义的词义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狭义的词义只指词汇意义,即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以及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一)词的理性意义:山、天堂词义可以反映物质世界中的对象,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中的对象。水: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H2O.通俗意义: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科学意义:对事物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的反映。音位 只有科学意义, 通红 只有通俗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二)词的非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1、感情色彩:聪明-狡猾、鼓励-怂恿褒义色彩:肯定、赞许、喜爱贬义色彩:否定、贬斥、、厌恶2、语体色彩:爸爸-父亲、溜达-徜徉如果一个词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有些词通用于各种语体,如 水、手 ,叫做通用词语。书面语体又有几个小类:婆娑、荡漾――文学色彩。此布、此复――公文色彩。3、形象色彩:桃红-粉红定义:由词的内部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视觉形象:蝙蝠衫、燕尾服、袋鼠、鸭嘴兽、八字胡、瓜皮帽。听觉形象:乒乓球。二、义项羊:一种哺乳动物。牛:(1)一种哺乳动物。(2)比喻固执或骄傲。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义项既包括理性意义,也包括非理性意义。教书匠:教师(含轻蔑义)。彳亍ch ch 书 漫步走,走走停停:独自在河边~义项具有概括性。一个词可以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同,但它们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是相似的。例如:方丈、锁、book(相关)、地下、眼(相似)。但 白布 的 白 与 白跑一趟 的 白 没有什么联系。三、义素和义素分析哥哥:同一父母所生的比自己大的男子。弟弟:同一父母所生的比自己小的男子。哥哥:[同胞] [男性] [年长]弟弟:[同胞] [男性] [年幼]义素是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义素分析的步骤:(一)确定对比的范围: 哥哥-说 不能分析义素。(二)提取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三)整理和描写:用+、-号表示有无这个义素。如果有两个义素是非此即彼,可以保留一个,去掉另外一个。义素描写的方法有两种:横排结构式和矩阵图式。义素分析的要求:(一)准确:儿子:[男性] 过宽。儿子:[男性] [年幼] 过窄。(二)简明:儿子:[人] [男性] [父母的孩子] 不简明。练习:碗、碟子、盘子;鞋、靴子、袜子;man woman boy girl。四、语义场哥哥 弟弟桌子、椅子、柜子、床 家具。笔、墨、纸、砚 文具。语义场是有共同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语义场的类型:封闭的语义场和开放的语义场。高、低――封闭的语义场。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 开放的语义场。思考题:1、名词解释:词义、义项、义素、语义场。2、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3、举例说明词的非理性意义。4、举例说明分析义素的方法。5、举例说明封闭的语义场与开放的语义场的区别。第三节 句义他正在洗衣服。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本节所讲的句义只指句子的语言意义。一、句义的构成句义分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一)词汇意义:他正在洗衣服。我正在洗衣服。他正在洗手。(二)关系意义:班长知道。/ 知道班长。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1、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中会产生语法上的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有时语法关系意义不同,结构意义不同:出租汽车、烤白薯。2、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中会产生语法上的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例如:买书、写书、吃大碗、吃食堂。有时语义关系意义不同,结构意义也不同。例如:反对的是小张。(三)语气意义:他去。/ 他去?/ 他去吗?/ 他竟然去。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二、句子的语义结构语法结构关系:语法关系意义。语义结构关系:语义关系意义。(一)述谓结构:他吃了苹果。|他要吃苹果。|苹果被他吃了。|他吃了苹果吗?一个句子除去情态(时态、语态、语气等),就是命题。命题从语义结构角度看,就是述谓结构。述谓结构是一个谓词和若干论元的组合。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论元: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例如:他去。( 去 是谓词, 他 是论元)今天很冷。( 冷 是谓词, 今天 是论元)学校招收了二百名学生。( 招收 是谓词, 学校 和 二百名学生 是论元)他给我一本书。( 给 是谓词, 他 和 一本书 是论元)在述谓结构中,谓词处于支配的地位。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论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论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例如: 休息 的意思是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 买 的意思是拿钱换东西。所以在由 休息 构成的述谓结构中,只能出现一个论元,表示动作的发出者。在由 买 构成的述谓结构中,可以出现两个论元,一个为动作的发出者,一个为动作的承受者。正因为谓词的这种作用,谓词的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这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情况可以看出。例如:你买不买书? 买。根据谓词和论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论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论元的类型叫做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和处所。例如:鸟儿飞了。( 鸟儿 是施事)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 是受事)小张给我一支笔。( 我 是与事)他吃大碗。( 大碗 是工具)他写字。( 字 是结果)他去北京。( 北京 是处所)从语义上看,一个论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决定于谓词的语义。例如:谓词 跑两只脚或两条腿迅速前进 只能带一个施事论元, 卖拿东西换钱 可以带一个施事论元和一个受事论元。一个论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也同论元自身的语义有关,如 他卖书 中的 他 指人,充当施事, 书 指物,只能充当受事。。述谓结构有三个类型:(1)简单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论元构成,每一个论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例如上面所举的例子。(2)复杂述谓结构:也是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论元构成,但至少有一个论元本身是述谓结构。例如:我知道他去。他去不好。你别去人多的地方。(3)复合述谓结构:包含两个以上谓词的述谓结构。例如:风停了,雨也住了。散文比诗容易写,但也必须下些功夫才能写好。他去买书了。(二)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他唱完了。( 完 指向动词 唱 )他唱哭了。( 哭 指向主语 他 )他唱哑了嗓子。( 哑 指向宾语 嗓子 )句子中某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可能同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一致,也可能同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不一致。再举些例子:他高高兴兴地走了。( 高高兴兴 指向主语 他 )他酽酽地沏了一杯茶。( 酽酽地 指向宾语 茶 )他在飞机上看大海。( 在飞机上 指向 看 和 他 )他在手上写字。( 在手上 指向 写 和 字 )我坐了七个钟头的飞机。( 七个钟头 指向 坐 )句子中某个成分的语义指向还可能指向句子以外的某个事物。例如:他被客客气气地请进了客厅。( 客客气气 指向句子之外的人)低度酒也会喝醉的。( 醉 指向句子之外的人)三、蕴含和预设蕴含和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两种重要的关系。(一)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例如:他买了一斤苹果。 他买了一斤水果。( 苹果 下位概念, 水果 上位概念。)他踢了小张的腿。 他踢了小张。( 小张的腿 局部概念, 小张 整体概念)在一般情况下,含有下位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义,含有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但要注意另外一种情况:什么水果他都吃。 他吃苹果。楼全塌了。 楼顶塌了。如果上位词语或表示整体的词语是周遍性的,也就是强调所说的事情涉及某类事物的全体成员或某一整体的所有部分,则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注意下面的情况不属于蕴含关系:今天是中秋节。 今天吃月饼。今天是9月9日。 明天是教师节。蕴含关系是指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一个句子的蕴含往往不止一个。原因之一是,上下位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上位之上还有上位,下位之下还有下位。例如:他是电焊工。 他是技工。 他是工人。原因之二是,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与不同的句子构成蕴含关系。例如:那个大学生买了一本词典。 那个学生买了一本词典。那个大学生买了一本词典。 那个大学生买了一本书。所以,一个具体的句子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一组蕴含。(二)预设:和蕴含一样,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例如:他女儿买了一斤苹果。 他女儿买了一斤水果。他女儿买了一斤苹果。 他有女儿。蕴含与预设的区别是:首先,蕴含属于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属于句子的背景信息。其次,否定一个句子,这个句子的蕴含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但这个句子的预设仍然成立。下面再举些例子:张三的妻子病了/没病。 张三有妻子。张三后悔/不后悔搞语言学。 张三搞语言学。张三已经停止/没停止吃药。 张三吃过药。结婚之前张三哭了/没哭。 张三后来离婚了。要出卖你的是/不是张三。 有人要出卖你。小李再跳一次/别再跳。 小李已经跳过一次。四、歧义(一)歧义的性质。1、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例如:教过我们的老师。2、歧义以语言符号的同形为前提条件。形式不同,就无所谓歧义。例如:到了和倒了。语言符号的同形又有两种情况:口头同形和书面同形。口头同形和书面同形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zhāng 老师来了。( 张 或 章 ) 口头同形。照顾好学生。 书面同形。3、歧义与语义模糊性质不同。歧义可以消除。例如 照顾好学生 有歧义,可以理解为 照顾|好学生 ,也可以理解为 照顾好|学生 。这种歧义可以通过停顿等手段消除掉。语义的模糊是无法消除的。例如 好学生 与 坏学生 之间的界线不清楚,语义是模糊的。这种模糊是无法消除的。4、歧义与语义概括性质也不同。上下文中两个并列的有歧义的词语只能按同一种意义来理解。例如 小李上课去了,小张也上课去了 中的 上课 有歧义,在这种上下文中只能或者都理解为 听课 ,或者都理解为 讲课 ,不能一个理解为 听课 ,而另一个理解为 讲课 。上下文中同一个没有歧义的词语可以指不同的对象。例如 这里有一张桌子,那里也有一张桌子。 其中的 桌子 可以作不同的理解,例如第一个 桌子 理解为书桌 ,第二个理解为饭桌。5、歧义在理解上有难易程度的区别。有的歧义现象很明显,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些歧义现象;有的歧义现象则不容易察觉,往往要在别人点破之后,人们方才恍然大悟,发现这种歧义的存在。对于前者,可以说歧义难度小;对于后者,可以说歧义难度大。歧义难度的大小与各种解释的相对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歧义所具有的不同解释的频率月接近,歧义的难度就越小,也就越容易被察觉;相反,歧义难度越大,也就越不容易被察觉。例如, 哥哥和姐姐的同学。 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 哥哥 与 姐姐的同学 ,一是 哥哥和姐姐 的 同学 ,这两种解释中很难说哪种占优势,因而这个词组的歧义难度就比较小,人们比较容易察觉到。 你走快一点儿。 也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你走路走快一点儿,一是下棋时挪动棋子的速度快一点儿。由于后一种解释出现得比较少,因而这句话的歧义难度较大,人们一般不容易发现。(二)歧义的类型:1、词汇歧义(1)同音词:这种药物可以zh (致,治)癌。|到礼拜s (四,寺)再说。(2)同形词:他背(bēi,b i)着孩子下棋。|这头发长(zhǎng,ch ng)得奇怪。(3)多义词:赶老三,没那么容易。|我的房子没锁。|菜老了。|这是一本好书。2、组合歧义: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1)语法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就可能造成歧义。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结构关系不同:他要出租汽车。|没病。|你们老师。二是层次构造不同:三个出版社的编辑。|一群孩子的老师。(2)语义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可能造成歧义。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语义角色不同:鸡不吃了。|请的人来了。|反对的是老张。|盖被子。二是语义指向不同:西北大学松树最多。|小李知道小张喜欢自己。练习:判断歧义句的类型:他打了。(击打,编织,挖,玩)。|参考文献。|学生家长都来了。|借给我的是个工人。思考题:1、名词解释:述谓结构、谓词、论元、语义角色、语义指向、蕴含、预设、歧义。2、举例说明句义的构成。3、举例说明谓词与论元的关系。4、举例说明蕴含与预设的异同。5、 举例说明歧义的类型。第五章 语用第一节 语用概说今天是星期天。语用即语言的使用。语用学研究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思考题:什么是语用?第二节 语境一、语境和语境的分类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时的环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一)上下文语境1、口语的前言后语:张三到北京出差去了,他今天来不了。|做完作业,我就回家了。2、书面语的上下文: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吕氏春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 豳风》)(二)情景语境1、时间:昨天我没去。2、地点:你过来。3、场合:正式、非正式等。4、话题:这件事,你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我也和家里人商量商量。5、说话人:角色6、听话人:对象(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也构成一种语境,也就是使用语言的大背景。下面以汉族和英吉利民族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为例,说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使用语言的影响。1、打招呼:你好。你早。你来了?上班去?下班了?上哪儿去?吃了吗?(Good)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Hi!Hello!Lovely weather,isn t it?2、道别:再见!慢慢走!走好!一路顺风!请回!请留步!Bye!Bye-bye!Good-bye!I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a pleasant trip!3、对恭维与赞扬的反应:在汉语中,人们习惯使用 否认 的方式或 自贬 的方式。例如:你这件毛衣真漂亮! 漂亮什么?穿了好几年了。|听说你们俩很会做菜。 那你就搞错了。她靠味精,我靠油罢了。在英语中,听话人往往是迎合,即表示感谢,或流露出高兴的情绪。You look smart in your sweater. Thank you.4、邀请:在汉文化中,对别人的邀请,为了显得礼貌,人们往往不是爽快地答应,而总是半推半就地应承。这种态度往往令说英语的人感到困惑不解。例如:一位赴英国的访问学者在接受导师的就餐邀请时,在电话里不停地说:Thank you,还加上一句All right,I ll try to come.对方着急地问:Yes or no?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回答Yes,I will或No,thank you.在接受对方的提供时,例如问Will you have a cup of coffee?不能只用一个Thank you,表示接受。应该用Yes,please表示接受,用No,thank you表示拒绝。在汉文化中,人们请客时喜欢劝食。主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请客人多吃,甚至殷勤的主人不征求客人同意就亲自将菜肴夹到客人的碗里。 多吃点儿,别客气! 来,尝尝这个菜。 在这种场合,如果是英国人,一般先征求客人的同意,才递上食物,有时只说一两声Help yourself,就不再劝食了。;另外,结束时,说汉语的主人还会问客人是否吃饱了。甚至担心地问客人: 没吃饱吧? 你可能没吃好。 作为客人自当说一声:吃好了,吃得很好,吃得很饱,从而间接地对主人的菜肴表示赞赏,并向主人的殷勤招待道谢。而在英国,人们更多是利用席间的机会谈话,主人是不会问客人是否吃饱吃好的,而客人也无须告诉主人他已经饱食一顿,除了表示I enjoy the meal之外,更多是表示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或者表示有机会结识某人而感到高兴,并为此向主人道谢。5、道谢和道歉:说汉语的人,在商场购物、到餐馆用餐、到旅店投宿、租用交通工具等场合,一般主动向售货员、服务员、司机等人表达谢意,感谢他们为自己服务。但在说英语的人的心目中,售货员、服务员、司机等理应向顾客表达谢意,感谢顾客的光顾。说汉语的人,作报告、发表见解后,可能会说 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 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以上只是个人的粗浅看法,很不全面,欢迎在座诸位批评指正。 挂一漏万 抛砖引玉 等等。英语中,人们在公共场合发言之后,一般要向听众道谢,感谢他们耐心地听完他的讲话,对他表示了尊重。至于道歉,英、汉语言也有差异。汉语中道歉一般说 对不起 。但英语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用Excuse me和Sorry 或者I m sorry.说英语时,用Excuse me向陌生人打听消息,请求打断别人发言、请求退席、请求让路,用于当众发出不由自主的咳嗽、打喷嚏,用于讲演、朗读时讲错、读错词语等。而如果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或者碰撞了别人,只能说Sorry 或者I m sorry.6、表示尊重和礼貌:贵姓? Could I have your name.有事请教您 Could you give me a help (advice)?您有什么高见? What do you think of it?敬请光临。 We would like to have you come.7、禁忌和隐私:英汉两个民族对禁忌和隐私的观念不同。说英语的人对年龄、收入、婚姻、子女状况、体重等信息都要回避,而我们对这些事情似乎都可以公开。此外,表示对他人的关心或同情时,也要注意英汉民族的差异。比如,当你坐在一位英国朋友正在驾驶的汽车里,好心的叮嘱说Be careful!他很可能对你不高兴,甚至发脾气,因为这样的话语会被理解为指三道四、发号施令。二、语境的特点(一)主观性:甲:小朋友,这么早就放学了?乙:今天没上学。甲:为什么没上学?(二)动态性:语境不是交际前就已经存在、并保持不变的,它随着交际的进行,不断向前发展。新信息被接受以后,就变成语境的一部分。三、语境的作用(一)对说话的限定作用:昨天他来过这里。(二)对理解话语的作用:1、确定作用:上下文(张三是我的朋友,他在北京上学),讲话的时间地点(这里今天开会)。2、补足作用:(许多大学者都精通外语),鲁迅是日语,傅雷是法语。(这两个美国人都同外国女人结了婚),约翰是日本女人,汤姆是韩国女人。3、生成作用:相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会话含义。这是下一节要讲的内容。思考题:1、举例说明语境的类型。2、举例说明语境的特点和作用。第三节 会话含义一、合作原则今天星期天。合作原则是指,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一)量的准则:说的话所提供的信息,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既不超出也不少于交际目的的需要。(二)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三)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四)方式准则:说的话简明清楚,要避免晦涩和歧义,做到简练、有条理。合作原则是交际中应该遵守的。但这并不表明没有违反这些准则的情况出现。可能不遵守这些准则的情况有四种。(一)说话人明确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以及相关准则,例如:无可奉告,我不能说更多的话了。(二)说话人可以悄悄地、不加声张地违反某一条准则。这样,在有些情况下他就会把听话人引入歧途,结果使听话人产生误解或受骗上当。例如:撒谎,牛得病吃四环素。(三)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即为维护一条准则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例如:他想根据情况的要求,遵守质的准则,但与此同时他可能会违反其他准则。例如:他们什么时候动身? 可能明天。(四)故意违反某一条准则来传递会话含义。说话人故意违反了某一条准则,同时还使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违反了该准则,但目的不是中断交谈,而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一种新信息――会话含义。二、会话含义(一)什么是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指当说话人遵守或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时候,听话人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领悟的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二)会话含义的类型1、一般的会话含义:说话人在遵守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时,在话语中通常带有的某种含义。这种会话含义不需要语境就能推导出来。例如:张三有四部词典。(量)象比蚂蚁大。(质)他有孩子吗?(质)汽车没油了。 前面有个加油站。(关系)开门。(方式)2、特殊的会话含义: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听话人根据语境推导出来的会话含义。例如:我买的鱼呢? 我看见猫正在舔嘴。(三)特殊会话含义的推导:1、违反量的准则:(2)你的孩子历史考试怎么样? 一点不好。他们尽考些孩子出生以前的事。 刚才来电话的是谁? 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又活泼。2、违反质的准则:一个人见死不救,你对他说: 你真是个好心人!一个人笨手笨脚的,你对他说: 你真聪明!3、违反相关准则:某夫人作风不好。 今天天气不错。4、违反方式准则:(1)晦涩:Let s get the kids something. Okay,but I veto C-H-O-C-O-L-A-T-E.(2)歧义:姓名和职称。 张三。副教授和主编。(3)啰嗦:你姐姐昨天上街都买了些什么? 她买了一条红裙子。她买了一条绿裙子。她买了一条蓝裙子。(4)没有条理:她随身带着口红、梳子、圣经、指甲油、镜子。(四)特殊会话含义的特征3、不确定性:正因为会话含义是依附于语境的,因此,同样的话语,其会话含义会随着语境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具有不确定性。例如 今天星期天。 这句话由妻子对丈夫说与由孩子对父母说,会话含义是不同的。4、可推导性:会话含义不是话语的字面意思,是听话人透过字面意思,联系语境推导出来的。思考题:1、合作原则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有哪些类型?3、举例说明如何推导会话含义。4、指出下列对话中乙的回答的会话含义及其推导过程:(1)甲:桌子上的苹果呢? 乙:我刚才饿了。(2)甲:张三作风不好。 乙:天好像晴了。(3)甲:李小姐今年多大啦? 乙:我一百岁了。(4)甲:自行车没气了。 乙:前面有个自行车修理铺。(5)甲:你做完作业了没有? 乙:数学作业做完了。5、举例说明会话含义的特征。第六章 文字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字的性质(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伞 杯 文字,书写某种语言的单位。不是文字。(二)字符语言单位:音位(音素)、音节、语素、词、句子。1、⊙ sun ╳ 字符术 的一、|、丿、丶、乀 不是字符。字符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最小的书写符号。2、字符的分类(1)意符:跟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例如:⊙、木。(2)音符:跟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例如:s、其、糖( 唐 是声旁)。(3)记号:跟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例如:╳、日、鄧 邓( 又 是记号)、know( k 是记号)。(三)文字的类型 根据意符、音符可以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三类:1、表意文字: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这种文字实际上不存在。2、表音文字: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拼音文字)。英文。表音文字可以分为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大类。音位文字又可以分为全音位文字和辅音音位文字两小类。例如记录英语的拉丁字母是全音位文字(bad),阿拉伯字母是辅音音位文字:ﺏﺖﻜ(b-t-k ktb), ka:tib(کَاتِب作者),kita:b(کِتَاب书),kataba(کَتَب他写,过去时)。日本的假名是音节文字,例如:かきくけこ。3、意音文字:字符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古苏美儿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汉字和玛雅文字都是意音文字。例如汉字:凹、凸――意符其――音符糖、塘、搪、溏、螗(古指较小的蝉)、瑭(一种玉)――既有意符又有音符。(四)文字和语言: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汉字适应汉语:汉语语素大都是单音节的,缺乏词形变化。日本的假名适应日语:日语音节简单,但语素大都是多音节的(例如 花 はな),而且有词形变化。英文的拉丁字母适应英语:英语音节复杂,有词形变化。阿拉伯文字适应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的词根是有辅音构成的,加上不同的元音可以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但文字和语言并不是一回事。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都用拉丁字母。越南原来用汉字,现在改为拉丁字母。二、文字的作用鸟飞上天空用了几千万年,而人飞上天,从意大利人最初设想飞机到人最终飞上天,只用了不到一千年的时间。这是文字的功劳。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一个所能获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个人的经验和口耳相传的间接经验是有限的。所以那个时候人的大脑潜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人的创造力没有释放出来。文字出现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个人不仅可以用笔把他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而且可以通过文字,学习古今中外的知识经验,用这些经验开发自己的大脑的潜能。这时,人大脑的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人也就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不到一千年),创造出过去几十万年也创造不出来的新事物。思考题:1、名词解释:文字、字符、意符、音符、记号、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音位文字、辅音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音节文字、意音文字。2、简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3、简述文字的作用。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一、文字的起源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图画:(北美达科塔人的图画:天花流行,百日咳流行,与外族握手言和)契刻:一、二、三结绳:《易经》说: 上古古人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结绳的办法已不得而知,后人只说是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二、文字的发展(一)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云南纳西文:(上图:九,表示九颗蛋时画成九个圈儿。下图:树,添加上脚,表示树木生脚会走路)云南纳西族东巴教巫师的 创世纪 经文。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系统的条件:1、把整幅画简化或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2、语言里的语素或词都有或大都有相对应的图形。从原始文字进化到成熟的文字体系,用借音的方法扩大字所能记录的词语的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二)字符和文字类型的演化意符、记号 音符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三、几种主要的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一)概说公元前3500年前,西亚两河流域出现压写在泥板上的古苏美耳文字(钉头字、楔形文字)。它在全盛时期时是从东地中海一直到波斯湾都通用的国际文字。略晚,北非尼罗河出现划写在纸草上的圣书字。它含有音节性的辅音符号,是后世发明字母的胚芽。公元前1300年,东亚黄河流域出现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它是汉字的祖先。在钉头字和圣书字退出历史舞台以后,汉字仍然被使用。公元前后,美洲的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这四种文字都是意音文字。它们影响很大。约公元前13世纪左右,生活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一带的闪米特人,受钉头字和古埃及圣书字中音符的启发,创造了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向四周传播,形成了今天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二)几种主要的意音文字的起源和发展:1、苏美尔文字:2、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埃及文字有三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平民体。在这三种字体中,碑铭体的出现最早。碑铭体起初是僧侣体共用的,后来主要成为雕刻在神庙墙壁和坟墓石碑上,以及绘写在祭礼器物上。古代埃及人把文字看作神圣的,称为 圣书 。希腊人把碑铭体成为 神圣铭刻文字 ,又译 圣书字 。这个名称,狭义指碑铭字体,广义包括三种字体,是埃及字的总称。碑铭体:公元前31世纪-公元后6世纪。僧侣体:跟碑铭体并行。平民体:公元前7世纪出现,一直延续到公元后5世纪。19世纪,古埃及文字逐渐为文字学家解读。3、汉字: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甲骨文,时间大约是公元14世纪到公元11世纪。4、玛雅文字:中美洲的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玛雅文字大致形成于公元前不久。从现存石碑铭文来看,最早的年代是公元后328年,一直应用到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焚烧玛雅书籍,屠杀掌握玛雅文字的玛雅巫师,野蛮地破坏了玛雅文化。曾经在1500年间应用的玛雅文字,到17世纪已无人认识,甚至很少人知道这种文字。(三)几种主要的表音文字的起源和发展:1、最早的表音文字最早的表音文字出现在古称叙利亚 巴勒斯坦(今黎巴嫩)一带。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居住在这一带的闪米特人(他们的子孙叫腓尼基人),受钉头字和古埃及圣书字中音符的启发,,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闪米特语是一种闪含语系的语言,词根由辅音构成,很稳定,而元音需要随着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而变化,本族人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就知道该在什么地方插入什么样的元音。所以,腓尼基人创造的拼音文字只表示辅音,不表示元音,人们把这种文字称之为辅音音位文字。2、表音文字的传播(1)向东传播,成为阿拉马字母系统、印度字母系统。阿拉玛语是耶稣基督所使用的语言。阿拉玛字母大致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后来阿拉玛又产生了粟特字母和阿拉伯字母。在粟特字母基础上产生了突厥字母,其中重要的有古维吾尔字母。在古维吾尔字母的基础上又演变出了蒙文字母、满文字母。在阿拉玛字母基础上还产生了格鲁吉亚字母和亚美尼亚字母。南亚印度字母(梵语的天城体字母)也可能与阿拉玛字母有关,印地文字母、孟加拉字母和我国的藏文字母也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2)向南传播,成为撒巴字母系统 埃塞俄比亚字母。(3)向西传播,成为迦南-腓尼基字母系统、希腊字母系统、拉丁字母系统和斯拉夫字母系统,等等。希腊字母产生与公元前10-9世纪,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增加元音字母,加以改造而成,是具有元音和辅音字母的书写符号系统,共有24个字母。拉丁字母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是罗马人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最初21个字母,后增添到26个。随着罗马帝国的强大,拉丁语在欧洲许多地方通行,因而拉丁字母也广为传播。斯拉夫字母也是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公元9世纪时,古罗马拜占庭派出传教士到斯拉夫人中传播基督教。为了传教的方便,教士基里尔和麦福季两兄弟,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斯拉夫字母。古斯拉夫字母有43个,现代俄罗斯民族和一些斯拉夫民族都使用这一套字母,不过略加改造罢了。现代俄语字母经过多次修改,现有33个。思考题:1、名词解释: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玛雅文字。2、简述文字的产生和发展。3、简述最早的表音文字的起源和传播。第三节 文字的改革文字改革的三种类型:一、调整和改进个别字符。古斯拉夫字母有43个,18世纪初彼得大帝曾经进行过一次改革,1917年对俄文字母又进行了个别删减,现在俄文字母只有33个了。早期法文只有22个字母,1762年以后,加进了j k v w四个字母。汉字在1956年开始实施简化,将544个繁体字简化为515个简化字,后来定下484个字,还规定了简化偏旁。1964年类推简化为2236个简体字。1986年又发布了修订后的简化字总表。但是,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正式印刷品仍通行繁体字;浩瀚的古代文献中用的都是繁体字。二、改变字母类型,由非拉丁字母变为拉丁字母。1928年,土耳其总统凯末尔领导下进行的文字改革。前苏联的一些少数民族过去曾用阿拉伯字母,后来改为拉丁字母,1936年以后,由于要和俄文字母一致,改用俄文字母。三、改变文字类型,由意音文字变为表音文字。例如:传说在公元前40年左右汉字传入越南。越南把汉字称作 儒字 (字儒),即儒家的文字。汉语汉字在极长时期中间是越南的正式文字。儿童读书从《三字经》开始。后来仿照汉字创造书写越南语的 喃字 。 喃字 创造较早,大约成熟于中国宋朝时期(960~1279)。这时候汉字传入越南已经1000年以上。1884年越南被法国占领,1885年法国在越南南方推行拉丁化新文字,1945年越南独立,以拉丁化拼音文字为法定文字。又比如,朝鲜使用汉字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到15世纪,采用汉字笔划并参考了天城体字母,创制了朝文字母,21个表示元音,19个表示辅音,叠成方块字,一字一音节,人们称之为 谚文 (通俗文字的意思)。历代相承,谚文的音节方块积累有一万多个,现代实际使用的有2200~2400个,常用的有1000个左右。开始时,在书面中,谚文中夹杂了不少汉字。1945年以后,朝鲜取消了汉字,全部改用了谚文字母,韩国则采用汉字加谚文的文字。思考题:1、举例说明文字改革的类型。2、指出下列文字的类型(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是表音文字的须指出是辅音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还是音节文字):(1)圣书字 (2)闪米特文字 (3)日本的假名 (4)希腊字母(5)汉字 (6)楔形文字 (7)玛雅文字 (8)斯拉夫字母(9)谚文 (10)喃字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一、语言的起源(一)语言产生的三个条件1、心理条件语言是由词和组词成句的规则构成的。要掌握一种语言,首先必须掌握词,能掌握一个词的词义。我们知道,词义具有概括性,因此要掌握语言,人就必须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 瓜 。同时,要掌握语言,还必须具备记忆能力、计划能力、学习能力。先看记忆能力。要掌握词汇和语法,要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再看计划能力。说话人必须持续不断地预先做出计划,决定说什么,并对想说的东西进行组织,才能把话说得前后连贯一致。最后看学习能力。人类具有惊人的学习能力,不仅表现在他能够学会复杂而难以掌握的事物上,还表现在学习的速度上。与其他灵长目动物相比,人类通过模仿学会执行简单任务的速度要快得多。举例来说,在日本鹿儿岛上的一小群短尾猴中,要使洗土豆和扔麦子这样的行为扩散开来,需要8年的时间。与此相反,人类的婴儿出生不久就能进行模仿,而儿童通常到三岁时已经能说流利的母语了。这是语言产生的心理条件。2、生理条件要掌握一种语言,还应该能掌握一个词的音。我们知道,词的音是由音位构成的。一个词的音往往包含几个不同的音位。而这些音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出来的。因此要掌握语言,人就必须具备灵活发音的能力。这是语言产生的生理条件。3、社会条件要产生语言,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配合越来越频繁,相互之间产生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需求。这是产生语言的社会条件。在人类的祖先所生活的非洲东部大草原上,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强悍的食肉动物和它们的猎物如同军备竞赛般共同进化了数百万年。早期的人类为了在那里生存下来,不得不依靠建立比有蹄类动物的种群更大、更有组织的社会性群体。(二)语言起源的时间人类社会是在什么时间具备产生语言的三个条件从而产生语言的呢?据遗传学家、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大概是在距今五万年前的旧时器时代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据古人类学家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这个时期,智人的脑容量已经与现代人的脑容量基本相同,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智人的口腔和牙齿的构造也与现代人的基本相同,具备了灵活发音的能力。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个时期,在人类文明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里程碑,例如一些山洞里的壁画,埋葬死人的坟墓以及墓里陪葬的花草。从这些可以认为那时的古人已经有了艺术和宗教的萌芽。同时大约在五万年前,有证据证明人类第一次在航海的技术上有了突破,能从亚洲的南部迁徙到澳大利亚。是什么原因使古人在那个时候有了这些突破而有个大跃进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发明了语言。语言能使人能互相沟通从而组织起来去完成一个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能传递知识、积累知识,能帮助他们进行有系统的、复杂的抽象思维。(三)语言的前身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用手势、脸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相互交际。那么,语言是由这些交际工具中的哪种交际工具发展而来的呢?显然,手势、脸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并不能直接发展为有声的语言。语言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发展而来的。晚期智人之前的原始人可以发出各种声音来表达意思,就像我们现在在动物世界中看到情形一样(例如鸟的叫声)。后来,随着人类大脑、发音器官的逐渐进化,随着社会成员相互协作、配合的大量出现,原始人开始根据表达的需要,发出更多的不同种类的音,赋予这些音不同的意思,用它来表达新的意思,这就出现了一个音构成的词。但人能发出、能相互区别的单个音毕竟是有限的,由它构成的词数量也是有限的,而随后出现的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不断增加的。为了能表达不断增加的思想感情,人类后来又摸索着把不同的单个音组合在一起,用单个音的组合来表达思想感情。这样,语言中的词逐渐增加。但词的增加也必然是有限度的。因为,人类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无限的,有限的单个词越来越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后来,人类开始把不同的词组织在一起,用词组成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有限的词可以组成无限的句子。就这样,真正的语言产生了。二、语言的发展(一) 语言发展的原因:语言在不断地发展。这只要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一下就马上清楚了。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社会的发展,内因是语言内部各因素的相互影响。1、社会原因(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向前发展社会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由简单向复杂不断发展的。这必然推动语言向前发展:丰富词汇、严密语法,出现新词、新的语法结构(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述补结构)。(2)社会分化导致语言的分化当一个使用统一语言的社会出现地域分化时,分化出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交际会逐渐减少,一个部分内出现的新的现象就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部分中去,久而久之,原本统一的语言就会出现差异,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例如汉语分化为北京话、西安话、南昌话、上海话、厦门话、广州话等。如果社会进一步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社会,地域方言还会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例如拉丁语分化为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当一个使用统一语言的社会出现社群分化时,分化出的各个社群之间的交际会少于同一社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交际,不同社群之间语言上就会出现差异,导致产生社会方言。例如西安话中由于年龄的社群差异,从而导致产生社会方言。(3)社会统一导致语言的统一如果同一社会的各个处于分化状态的部分走向统一的时候,原来的地域方言就会妨碍不同部分的人们相互之间的交际。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就需要有一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的交际工具,以适应社会统一的需要,于是通行于全社会的共同语就会形成。例如普通话。如果不同的社会走向统一的时候,原来的不同语言就妨碍人们相互之间的交际。这时,人们就会选择其中的一种语言来取代原来的不同的语言。例如我国北魏时的鲜卑族在与汉族融合为同一个社会时,放弃鲜卑语而改说汉语,实现了语言的统一。(4)社会接触导致语言的接触不同社会的接触,包括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接触,离不开语言的使用,因此,社会的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引起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推动语言的发展。例如词语的借用就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2、语言自身的原因语言内部的原因也会引起语言的发展。语言是由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组成的。语言内部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的变化。例如,汉语和藏语的语音从古到今都发生了简化。由于语音的简化,两种语言中都出现了大量的同音词。为了区别同音词,藏语的拉萨话发展出了声调,用声调区别由于语音简化产生的同音词。古汉语是有声调的,要区别同音词,就不能再用声调这种手段了。于是,汉语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增加词的长度,用双音节词取代原来的单音节词,例如, 耳朵 取代了 耳 , 鼻子 取代了 鼻 , 眼睛 取代了 目 。再比如:古英语(450~1150)的词形变化很多。例如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属格、工具格等五个格。这些不同的格是通过不同的词尾表示的。由于古英语的词重音一般落在词根或词干上,词尾总是非重读部位。到了中古英语(1150~1450),由于轻读,古英语词尾的元音a、o、u逐渐弱化为e,读作[],这就削弱了词尾区别语法关系的功能。原先这些词尾的发音是有区别的,它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例如,古英语nama name 的词尾-a表明这个名词是阳性名词、单数、主格。但是这个-a词尾在中古英语弱化成-e(古英语nama>中古英语name),就失去了表示语法功能的作用,因为它既能表示单数主格,也能表示单数宾格或与格。由于词尾的语法功能大大减弱,中古英语不得不依靠词序来表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古英语中句子里的词序是自由的,有宾语-动词-主语,宾语-主语-动词,主语-宾语-动词等种种格式。在中古英语里,这类词序变得越来越少。在中古英语时期,主语-动词-宾语的词序逐渐确立,最终成为现代英语的标准词序。(二)语言发展的特点与其他现象的发展相比,语言的发展有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1、渐变性语言的发展只能采用渐变的方式,而不能采用突变的方式。这是由语言的构造特点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的。首先来看语言的构造特点。我们知道,语言符号是音义的结合体,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其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改变语言符号,例如词、语素。再看语言的社会功能。一方面,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时时刻刻离不开语言。与社会关系这么密切的语言,不可能对其进行大修大改。例如,我们不能让人们都不要说话,然后修改语言。这也就意味着,没有可能改变语言。另一方面,我们知道,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旧事物、旧的现象在逐渐消失。要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语言中必须产生出新的词语、新的语法结构,淘汰旧的词语、旧的语法结构。这也旧意味着,语言又要变化。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改变语言,意味着语言是稳定的;语言又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意味着语言是发展的。稳定和发展相互制约,使得语言不能突变,也不能不变,结果是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有的快,有的慢。词汇的发展速度最快。词汇中,新词在不断出现,旧词在不断消亡。例如,近年来出现了像网吧、黑客等一大批新词,而像公社、社员、红卫兵、走资派等旧词已经不大再有人用了。为什么词汇的发展速度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在词汇中得到反映。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发展速度就比较慢。例如,我们感觉不到日常生活中语音像词汇那样快速的变化。我们没有发现近年来普通话中出现了什么新的音,也没有发现消失了什么旧的音。为什么语音发展速度比词汇慢?因为词汇的快速变化并不会因此导致语音的变化。出现的新词是用原有的音构成的,消失的旧词并不会导致其所用的音随之消失,旧词所使用的音还存在于其他词中。例如, 土改 这个词消失了,但这个词所使用的音t、u、k、ai并没有因此消失。可见,语言中的词汇即使迅速发展,也不会立即引起语音系统的演变。所以,语言中的语音系统是比较稳定的,它的演变速度是缓慢的。语法的发展速度也比较慢,甚至比语音演变的速度还要慢。这只要回想一下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语法差异就会清楚。我们知道,古今汉语的词汇差别很大,语音的差异也较大,但语法的差异是比较小的。因为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并不会引起构词规则的变化:新词是用已有的规则构造的(软件、硬件),消失的旧词的构词规则还存在于其他词中(公社、社员;土地、演员)。不仅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速度不同,就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内部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例如,词汇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并不是词汇中任何部分的发展速度都快。大家知道,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一般词汇)。这其中,一般词汇的发展速度快,而基本词汇非常稳固,发展速度是非常慢的。例如,甲骨文就已经出现的 牛、羊、山、水、手 等属于基本词汇的词一直沿用到今天。当然,基本词汇中的词也有变化,但变化速度是缓慢的。例如, 嘴 替代 口 就经过了两千年左右的时间。词汇内部的发展速度有快又慢,语音内部的发展速度也一样。例如,隋唐时,汉语中的k声母,演变到今天的北京话,分化为两个音:k和t,在今开口呼和合口呼前不变(干和官),在今齐齿呼和撮口呼前变为t(坚和鹃)。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例如,隋唐时的k,在北京话中分化为k和t两个,但在广州话中仍然读k,保持原读音不变,并没有分化(干kn53官kun53坚kin53鹃kyn53)。由于语言在地域上发展不平衡,因此,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迁徙居住在不同地域时,语言上就有会出现差异,从而导致产生地域方言。思考题:1、简述语言起源的条件和时间2、语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特点。参考文献:1、王士元、柯津云《语言的起源和建模仿真初探》,《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2、李讷 《人类进化中的 缺失环节 和语言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有两种类型,一是一个统一的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的部分,这可以叫做社会的地域分化;二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内部,因阶级、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这可以叫做社会的社群分化。在社会分化和语言发展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统一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还可能使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成为不同的亲属语言;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二、地域方言(一)什么是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例如: 书 西安叫u21。 玉米 西安叫 包谷 , 我很想你。 西安说 我想你得很。(二)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原因。原来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后来由于人口增加、战乱、征伐等原因,其中一部分人不得不向外迁徙。开始,新迁徙地距离原居住地还不太远,两地之间来往还比较密切,语言上还不会出现大的差异。但当新的迁徙地距离原居住地越来越远时,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来往就越来越少。这时,一个地方产生的新的语言成分就不大能传播到其他地方。一个地方不再使用的某个语言成分,也不大能影响其他地方。这样,原来使用同一语言的人,由于居住地域的不同,语言上就会出现差异,从而产生地域方言。例如,汉族人原来只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汉语也就只在这个地方通行。当时,汉族周围居住的是少数民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征伐、战乱、垦荒等原因,汉族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历史上,汉族的大迁徙主要有五次。第一次是西晋末年至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陷入兵荒马乱之中。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汉族人开始扶老携幼纷纷向南迁徙。他们渡过淮河、长江,来到江西中部一带。第二次是唐代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黄巢起义的战火迫使河南西南部、安徽南部以及南迁江西的移民继续往南迁移,到达福建西部及江西南部一带。第三次是宋末元初,蒙古元人挥戈南下,北方人再一次向南迁徙。这次南下的人进入福建、广东、广西,甚至有人渡海来到海南岛、台湾。这三次主要是北人南下,把汉语带到了南方原来使用非汉语的地区。明清两代,还有两次比较大的迁徙活动,即第四次和第五次迁徙。第四次主要是东部的人向西部的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地迁徙。第五次主要是山东东部(胶东半岛)和河北的人向东三省迁徙(即闯关东),山西和陕西人向内蒙古迁徙(即走西口)。由于汉族这几次大迁徙,汉语就从原来只使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一种语言变为今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就此形成了。二是语言本身的原因。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这必然导致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出现差异。如果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演变速度是相同的,就不会出现地域差异。具体例证见下面的讨论。(三)地域方言的差异地域方言方言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下面分别介绍。1、语音差异 汉语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最大。例如用关中西安话、渭南话、宝鸡话说 河里有水,水里有条船,船上有个老鼠。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声母上最重要的是中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的今读法。请看表:爬并平b局群入坐从上dz树禅去北京话pa35ty35tsuo51u51渭南话p24ty24tsuo44s44长沙话pa13ty24tso55y21苏州话bo24dio23zu31z31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韵母上最重要的是中古入声韵尾的今读法。请看表:插擦拆北京话ta55tsa55tai55苏州话tsa5tsa5ts5广州话tsap3tsat3tsak32、词汇差异 汉语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例如,北京叫 白薯 的,济南叫 地瓜 ,太原叫 红薯 ,西安叫 红苕 ,宝鸡叫 红芋 ,武汉叫 苕 ,扬州叫 山芋 ,广州叫 番薯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词形差异 词形差异表现在词根、词缀或语素顺序不同三个方面。首先看词根差异 吃饭 的 吃 ,梅县、广州和福州等地说 食 。 狗 福州说 犬 。 书 厦门说 册 。 锅 ,苏州、温州、广州、梅县人说 镬 ,福建人说 鼎 。 闻 ,南昌、温州说 嗅 ,梅县、厦门说 鼻 。 喝 ,广州人说 饮 。 走 ,梅县、广州、厦门说 行 。 跑 ,广州、厦门说 走 。 眼睛 ,潮州说 目 。 眉毛 ,潮州说 目毛 。 翅膀 ,温州、广州、厦门、潮州说 翼 。 筷子 ,温州、厦门、福州说 箸 。再看词缀差异 鼻子 ,苏州、温州说 鼻头 。 锄 ,武汉、广州、厦门说 锄头 。 金子 ,温州、潮州、福州说 金 。 木头 ,广州说 木 。最后看语素顺序差异 客人 ,温州、长沙、南昌、梅县、广州、厦门、福州说 人客 。 公马、公驴、公羊 ,广州、厦门说 马公、驴公、羊公 。 母马、母驴、母羊 ,厦门、福州说 马母、驴母、羊母 。(2)词义差异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个方面,非理性意义又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首先看理性意义的差异 词义的范围大小在不同方言可能会有差异。苏州话 馒头 和 包子 不分,都叫 馒头 ,要区别, 馒头 叫 大包子馒头 或 实心馒头 。长沙话 苍蝇 和 蚊子 都叫 蚊子 ,要区别, 苍蝇 叫 饭蚊子 , 蚊子 叫 夜蚊子 。梅县、广州、厦门和福州 肥 和 胖 不分,都叫 肥 (香港演员沈殿霞 肥肥 )。下面看非理性意义中的感情色彩差异 老头儿 和 老头子 ,北京话和济南话前者带褒义,是爱称,后者带贬义,是憎称。合肥、扬州和南昌只说 老头子 ,没有贬义。再看语体色彩差异 官话方言里,偶尔也说 何如 、 未曾 、 见笑 、 系 (某某人系陕西凤翔县人),显得文言味很重,带有书面语色彩。但在福州(何如:怎么样),莆田话(未曾:还没有),厦门(见笑:羞耻),广州(系:是)都是十分通俗的口语。最后看形象色彩差异 萤火虫 ,苏州话叫 游火虫 ,南昌叫 夜火虫 。 香蕉 ,梅县、厦门、潮州又叫 弓焦 。 黄瓜 ,厦门叫 刺瓜 ,潮州叫 吊瓜 。(3)有些概念在某些方言用一个词表达,在某些方言必须用词组来表达,或者根本不存在这个概念。例如, 回家 在一些方言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凤翔话只能说 回来 、 回去 ,上海话只说 转去 、 转来 ,厦门话只能说 倒去 、 倒来 。又比如,上海话的 拆烂污 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西安话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说法。3、语法差异 汉语语法上的差异虽然没有语音和词汇大,但差异还是很多的。语法差异可以从实词、虚词、词序和句式四个方面来分析比较。(1)实词的差异 北京话名词表示 小 ,用在词根后加 儿 或者再在词根前加 小 ,例如:鸟儿、小刀儿。西北、西南的许多方言用重叠方式表示 小 。例如陕西凤翔话:刀刀、棍棍、房房、箱箱。北京话动词表示时间短或动作的量小,用动词重叠方式表示,例如:看看、敲敲。西北、西南的许多方言用动词后加 一下 下 等来表示。例如,四川成都话 看一下 看下儿 看一下下儿 看下下儿 ;西安话用动词后加 尕儿 或 尕子 ,例如:你等尕儿,我就来。(2)虚词的差异 北京话的助词 的 、 地 ,南方很多方言说 个 。例如上海话:哥哥个房间,卖菜个,仔细个听。(3)词序的差异双宾语的位置 北京话:我给他一本书。广州话:我畀一本书渠。状语的位置 梅县话:着多一件衫(多穿一件衣服)。广州话:等一阵添(再等一会儿),我行先(我先走)。补语的位置 上海话:我讲伊勿过|我讲勿伊过(我说不过他)。广州话:我打渠唔过。(4)句式的差异比较句 北京话:今天比昨天暖和(xuo)。广州话:今日暖过琴日|坐飞机快过坐火车。疑问句 西安话:今儿得是星期一? 苏州话:汝阿要看电影?(四)地域方言的分区 为了说明方言之间的差异,可以给方言分区。汉语方言分区的基本单位是区、片、点。另外,如果一个区使用人口多,地域广,还可以叫做大区,大区下面再分区。片下面还可以有小片。汉语方言分为官话大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家话区、粤语区和闽语区。官话大区又可以分为北京官话区、东北官话区、胶辽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秦晋官话区。西安话属于官话大区、中原官话区、关中片。三、亲属语言(一)什么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由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的不同的语言。例如,拉丁语最初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语言。由于罗马的强盛,罗马人的拉丁语在罗马成立共和国后(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公元前5~公元5世纪共1000年间,拉丁语是欧洲一个最强大的政治实体(罗马共和国之后继以罗马帝国)的语言。5世纪时,罗马帝国崩溃,各地通俗拉丁语演变为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语言。再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英属印度境内的主要语言是印地语,由于使用印地语的人有的信印度教,有的信伊斯兰教,信印度教的使用印度文字来书写印地语,而信仰伊斯兰教的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印地语,并把这种语言改称乌尔都语。这样,两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地域方言就形成了。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的独立,这两种不同的地域方言就进一步成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亲属语言与地域方言是什么关系?它们原来都是同一语言的地方变体。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地域方言与亲属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比如,从拉丁语分化来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是亲属语言,是不同的语言。可是要把这些语言比较一下,有些地方也类似中国的几种地域方言,犹如北京话跟上海话、西安话、广东话、厦门话差别这么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使用同一语言的不同地域方言的人,属于同一个社会(民族),使用同一种文字,有共同的标准语,方言的发展方向是向自己的标准语靠拢。而使用不同亲属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社会(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各有自己的标准语(法语以巴黎方言为标准语,意大利语以多斯冈方言为标准语)。(二)亲属关系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叫做亲属关系。例如,一般认为,汉语和藏语有共同的来源,它们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因此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所从出的语言叫做原始基础语,或者叫做母语,从母语分化出来的语言叫做子语。母语和子语是比喻的说法,与生物学上的母子并不完全相等。母亲和她的子女可以同时存在,生活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但是,母语和子语不能同时存在;子语出现,就意味着母语已经消失了。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是从原始汉藏语分化而来的,出现了汉语和藏语,原始汉藏语就不存在了。我们现在既然看不到原始基础语或者叫做母语,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汉语和藏语是亲属语言呢?是根据现在汉语和藏语的语音对应关系,这将在下一章说明。(三)谱系分类了解了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之后,就可以根据亲属关系来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做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谱系分类首先根据语言间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不同的 语系 。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凡是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不同的语系。例如,汉语、藏语、壮语、苗语、彝语是亲属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印地语、波斯语、俄语、波兰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德语、瑞典语是亲属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同一个语系之下又可以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程度,把语言分为不同的语族,语族之下还可以分为不同的语支。例如,印欧语系分为拉丁语族、日尔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等,其中斯拉夫语族又分为东斯拉夫语支、南斯拉夫语支和西斯拉夫语支,东斯拉夫语支又分为俄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语系、语族、语支这种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世界上的语言按照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例如朝鲜语、日语。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藏缅语族(藏语、景颇语、彝语、纳西语、羌语等)、苗瑶语族(苗语、瑶语、畲语等)、壮侗语族(壮语、傣语、侗语、黎语等),使用人口在10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仅少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的分布地区主要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亚洲各地,此外,在世界其他各地也还有不少汉藏语系语言的使用者。中国是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人口最多、语言的种类也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确定的语言有30多种,分属不同的语族、语支。其中,汉语分布遍及全国各地。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苗瑶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壮侗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地区。印欧语系分为日尔曼语族、拉丁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希腊语族、印度-伊朗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等,是当今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从15世界开始,随着欧洲殖民势力不断扩张,一些欧洲语言陆续传到世界其他许多地区,这是印欧语系分布如此之广的直接原因。今天,以某一种印欧语言为自己母语的人,加在一起有15亿以上。日尔曼语族主要包括德语、英语、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拉丁语族主要包括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族主要包括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保加利亚语。印度-伊朗语族主要包括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波斯语(伊朗的官方语言,也是阿富汗境内两种主要语言之一(另一种是普什图语))。乌拉尔语系指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越过乌拉尔山脉,直到亚洲西北部广大地区的一组语言。主要语言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使用人口约2000万。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伊朗、阿富汗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包括突厥、蒙古、满-通古斯3个语族。突厥语族主要包括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蒙古语族主要包括蒙古语。满-通古斯语族主要包括满语和锡伯语。闪含语系又称为阿非罗-亚细亚语系,分布于北非和西南亚,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豪萨语(主要分布于尼日利亚、尼日尔、贝宁、加纳、喀麦隆等国及乍得湖沿岸)、阿姆哈拉语(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等主要语言。使用人口近2亿。其中阿拉伯语是沙特阿拉伯等19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分布于西亚和北非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使用人口近2亿。阿拉伯语源出阿拉伯半岛,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阿拉伯文学语言。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阿拉伯帝国衰亡后,阿拉伯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希伯来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历史至少可以上溯至公元前1100年左右。几乎全部《旧约圣经》都用这种语言书写。后来,希伯来语口语逐渐消失。1948年以色列复国以后,选择希伯来语作为官方语言。通过学校教育,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这种古老的语言死而复活。高加索语系指分布于高加索山脉南北、黑海和里海之间高加索山区的许多语言。所包括的语言众说不一,从30~40种不等。使用人口约500万。例如斯大林的母语格鲁吉亚语。达罗毗荼语系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和中部,其次在斯里兰卡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使用人口约1.3亿。例如泰米尔语(主要通行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和斯里兰卡北部)。南亚语系分布在亚洲东南角(越南、老挝、柬埔寨),但也散见于泰国、缅甸、中国南部、印度中部、东北部一些沿海岛屿,以及马来西亚和尼科巴群岛。约包括150种语言,使用人口约4000万。例如越南语、高棉语(分布于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与柬埔寨接壤的地区)、佤语。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又称为南岛语系。分布于西自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智利的复活节岛,北至台湾和夏威夷岛,南至新西兰岛。这个语系主要由太平洋中各大小岛屿上的语言以及亚洲大陆东南端的中南半岛和印度洋中一些岛屿上的语言组成。语言的数目,有人认为有300种,有人认为多达500余种。使用人口约2.5亿。例如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爪哇语、马达加斯加语、高山族语言、夏威夷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马来-玻利尼西亚和印欧等语系,此外还有些系属不明的语言。我国境内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共有二十多种,汉语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他语言分布在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有十七种语言,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有三种语言,即佤语、布朗语、崩龙语,分布在云南。属于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的有台湾的高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有两种语言,即塔吉克语和俄语,主要分布在新疆。此外,朝鲜语约有二十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京语约有四千人使用,分布在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沿海地区。四、社会方言(一)社会方言举例在同一个地域,由于年龄、性别、阶级、阶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出现差异。年龄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语言,造成语言的差异。例如西安的老年人和年轻人语言上有差异。性别的差异也可能会影响语言,造成语言差异。例如女性更乐意使用标准语。拿西安来说,女性说普通话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阶级和阶层的差异也可能影响语言,造成语言差异。例如,美国纽约人说的英语有差异,这种差异与阶层有密切关系。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Labov的调查,fourth floor (第四层)中的r发音与否,与阶层有密切的关系。上层发r的比例最高,达62%,,中层发r的比例也比较高,达52%,下层的比例就比较低了,只有20%。宗教信仰也可能会影响语言,造成语言差异。例如,西安有汉族人,也有回族人。汉族人和回族人都使用汉语。但是,它们使用的汉语是有差异的。汉族叫 妈 ,回族叫nar53。汉族叫 奶 ,回族叫 拿拿 ;汉族叫 罪过 ,回族叫 箍拿哈 。文化程度也可能影响语言,造成语言差异。例如,文化程度高的人更多的用标准语,而文化程度低的人,更多的用方言土语。例如在西安,文化程度高的人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较高,文化程度低的更多的使用西安话。(二)社会方言形成的原因社会方言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由于年龄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显然与人学话的年龄有关。一个人的母语只能在一定的年龄范围中习得。过了一定的年龄,一般人所学的语言都是不完善的。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有 口音 。这种口音的存在,证明在一定年龄里学的语言习惯是相当稳定的,在以后学习其他语言时仍会表现出来。这也就是说,在一定年龄里学的语言习惯会大致不变地保留在说话者的整个生命中。这样,不同年龄的人在不同时间上学的话,就表现为同一个时间上的语言差异。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与不同性别的自然标志和社会标志有关。自然标志表现在生理特征和体态方面,社会标志是全社会为性别差异成文或不成文地规定的一系列关于区别性别的行为、仪表、礼节等方面的规范。在社会规范的限制和影响下,男女的语言有时会呈现出性别差异。例如,一般情况下女性说话较文雅、礼貌用语多些,言谈中显示出温柔贤淑的气度,不说或很少说粗话或脏话。例如,女性在别人踩了自己或撞了自己时多说 讨厌 。由于阶级、阶层、宗教信仰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与社团归属有很大关系。本来,现代英国英语标准音中元音后的r是不发音的,但是在现代美国英语中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即元音后的r也发音,而且这种发音被认为是有文化教养的标志,上层人士发这种音,向上层靠拢的阶层也发这种音。英国英语也有类似的情况。英国英语发音有各种变体,以 公认音 最受尊重,上层人士发这种音,向上层靠拢的阶层也发这种音。可是英国学者P 特鲁吉尔发现,在英国东部诺里奇工人区,人们不是放弃自己的口音去学那文雅的公认音,反而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工人坚持当地工人阶级的口音。因为只有这样说话,他们才有亲如一家的感觉。他们的归属感决定了他们对口音的选择。有共同宗教信仰的人,使用有共同特点的语言,从语言上强化了他们之间的同一性。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与标准语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民族标准语是通过各级教育机构推广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接受标准语教育的机会。另外,受过教育的人,有时把会说标准语作为自己有知识有学问的一种标志来加以使用。(三)什么是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同年龄、性别、阶级、阶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特征相关联的语言变体。思考题:1、名词解释:地域方言、亲属语言、谱系分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拉丁语族、日尔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社会方言。2、举例说明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3、简述地域方言差异的表现。4、举例说明方言分区的意义和方言分区的层次。5、简述世界九大语系及其代表语言。6、指出下列语言所属的语系:(1)德语 (2)阿拉伯语 (3)芬兰语 (4)马来语 (5)泰米尔语(6)格鲁吉亚语 (7)越南语 (8)维吾尔语7、指出下列语言所属的语系和语族:(1)英语 (2)法语 (3)俄语 (4)印地语 (5)汉语(6)藏语 (7)壮语 (8)苗语7、举例说明社会方言的形成原因。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语言会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前面讲过,在一个统一程度不高的社会里,一种语言会分化出不同的地域方言;在彼此独立的社会里,人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如果社会条件不发生变化,语言的这种状况就将一直保持下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原来地方割据的、不太统一的社会可以完全统一起来,几个原来独立的社会也可以相互接触甚至统一为一个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地域方言或不同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就会给全社会范围内的交际活动和社会与社会之间的交际活动造成障碍。于是社会的统一就会要求语言消除差异,使不同地区的人能够互相听懂对方的话,使他们之间的言语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在这种社会要求的推动下,语言就会随着社会的统一而逐步走向统一。语言统一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种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逐步走向统一,二是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本节将只讲述前者,后者讲在下一节中讨论。二、共同语(一)什么是共同语?共同语是一定范围内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从形式上分,共同语可以分为口头共同语和书面共同语两种。书面共同语容易普及。例如我国从先秦至五四运动,书面上都使用共同的文言文。欧洲有一千多年使用共同的拉丁文。口语共同语不容易普及。下面主要讲口头共同语。口头共同语有范围大小的不同,有民族共同语,有全国共同语(国语),有区域性的国际共同语,有世界性的国际共同语。(二)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例如汉民族的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哪一种方言能够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的。汉民族的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是由政治上的原因决定的。北方方言的代表点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首都,近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政治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语言几百年来被作为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管理的工具,被称为 官话 。文化原因也起了重要作用。近千年来,许多文学作品,如宋人话本、元曲和明清小说等,大多是用北方方言或者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加之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口也比较多。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地位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因而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基础方言。多斯岗(也译作 托斯卡纳 )方言成为意大利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文化的原因。意大利统一之前,著名的作家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用这种方言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随着这些作品的流传,多斯岗方言在整个意大利半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而该方言区的首府佛罗伦萨的语音就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标准音。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共同语就已经普及。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到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有一个过程。比如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至今还没有普及。民族共同语的普及过程实际上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方言产生强烈的影响。一是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例如 洋碱 、 胰子 。二是共同语会逐步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例如,各方言区的中小学,使用普通话的教师越来越多。民族共同语如果有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明确的标准,就叫做民族标准语。例如普通话就是汉民族的民族标准语。(三)全国共同语 又叫国语。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不同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语言。例如我国的汉语就是这样一种共同语。在有的国家,这种共同语还不止一种。比如,加拿大有英语和法语两种,瑞士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希语四种。(四)国际共同语 不同国家之间共同的交际工具。1、区域性的国际共同语 在某一个区域,不同国家之间共同使用的语言。例如,阿拉伯语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埃及等西亚及北非地区不同的阿拉伯国家共同的交际工具。斯瓦希里语是非洲东部和中部不同国家的通用语言,通行于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扎伊尔、卢旺达、布隆迪、莫桑比克、索马里等国。标准马来语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文莱这四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共同语。2、世界性的国际共同语 世界上不同国家共同使用的语言。联合国开会用什么语言呢?国家平等,语言平等,但是联合国不可能用200种语言。联合国成立的时候规定,用5种工作语言:汉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和英语,后来加上阿拉伯语。英语是国际政治、贸易、科技和旅游的主要用语,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外国语。英语如今已经事实上成为国际共同语了。赞成也好,反对也好,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联合国的成员国有192个(2006年),但联合国开会的工作语言只有6种。联合国成员国提交给联合国的原始文件只能用这6种工作语言。提交给联合国的原始文件所使用的语言比例是:英语80%,法语15%,西班牙语4%,俄语、阿拉伯语和中文合起来是1%。其中能跟英语争国际地位的只有法语。但法语的形势不妙。越南原来是法语地区,为了参加东盟,正在改学英语。阿尔及利亚原来是法语地区,1998年起改以英语为第一外语。英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性的共同语是有历史原因的。英国本来是个海盗之国。1588年,英国发挥海盗精神,用海上游击战术,以一群零散的小兵舰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成为海洋第一霸主。此后三百多年间,英国建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被称为 大英帝国 ,也叫做 日不落帝国 。英国打破历史传统,努力开创新的历史局面,在政治上开创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开创工业化生产方式。这两个开创改变了人类历史,使英语在全世界语言中独占鳌头。两次世界大战,从英国殖民地独立成为现代大国的美国,不仅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并且在战后开创了信息化的新时代。英语的流通扩大,美国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起源于美国的多媒体电脑和国际互联网们,不断造出以英语为基础的新词。信息化和英语化几乎成了同义词。英语通过电视和电脑,正在倾泻进全世界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英语的洪水泛滥全球。三、口语和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表现在,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其次,书面语还会影响口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首先表现在载体上。口语是说出来供听的语言,书面语是写下来供看的语言。口语的载体是声音,书面语的载体是文字。书面语虽然是用文字作为载体的,但它并等于文字。口语和书面语都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是两种有密切联系而有并不完全相同的存在形式。用口语交际时,可以利用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顿等来表达意思,还可以利用手势、脸部表情、身体的姿势等来帮助表达意思,更重要是,用口语交际时,因为,交谈对象就在面前,所以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等都可以不用交代。所以,口语的特点是词汇量小,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书面语就不同了,它没有口语交际那么多有利的条件可以利用,为了表意清楚,只能扩大词汇量,严密句法。因此,书面语的特点是词汇量大,句子比较长,句子结构比较复杂。例如,口语中表示 看 的大都用 看 ,但书面语中,表达同样意思的除了 看 ,还有 观察、俯视、鸟瞰、仰视、瞻仰、了望、窥视、轻视 等等。口语中的句子 我?不去! 书面语就可能要说成 我? 他挥了一下手,生气地大声说, 不去!正因为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从语言上来看主要表现为词汇量的大小和句子结构的简单还是复杂,因此,说出来的不一定是口语,例如新闻广播就是书面语;写下来的不一定是书面语,例如小说中的对话、剧本中的对白和法庭上的笔录就是口语。(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口语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书面语经常并不随着口语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具有保守性。例如,我国的文言文从先秦产生以后,一直沿用到五四运动时期,这期间口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文言文保持未变。书面语为什么具有保守性?人们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作。另外,古代的宗教典籍、历史著作、文学作品,它们的权威性叫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例如:《论语》中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守的书面语不利于人们的阅读和写作。因此,书面语可以改革。欧洲各国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用本民族基础上形成的新的书面语取代了原来所使用的拉丁文。书面语还有借用的情况。例如,欧洲的拉丁文。朝鲜、日本、越南历史上曾经借用文言文作为它们的书面语。四、语言的规范(一)什么是语言的规范前面曾经讲到,民族共同语如果有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标准,就叫做民族标准语。语言的规范是指民族共同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标准。语言规范的目的是消除人们语言生活中的某些歧义现象,使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二)规范的原则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是语言规范的基础。规范标准是对约定俗成结果的确认,而不是凭空制造。政府部门制定语言规范不能脱离语言实际,脱离语言实际的 规范 是无效的,因为它最终是行不通的。例如,1919年公布的国音标准,以北京语音为主,但却保留入声,并且分尖团,是 折中南北,牵合古今 的产物,是典型的人造语言。这套标准音后来被称为 老国音 。在十三年的时间里,这种给四亿、五亿或者六亿人定出的国语,竟只有赵元任一个人在说。这个读音标准虽然通过《国音字典》正式颁行,但由于脱离语言实际,推行中遇到巨大阻力,只能以失败告终。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出版,推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 新国音 ,才使国语推广出现新局面。又比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规定 淼形容水大:浩~ 是 渺 的异体字被废止使用,这个《整理表》颁行至今49年了, 淼 仍然是中国人名字中的高频字。《整理表》规定 脩古时送给老师的薪金(原义为干肉,古代弟子用来送给老师做见面礼) 是 修 的异体字被废止使用,但 束脩 (送给老师的报酬)、 脩金 还得用这个字。再如,《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规定, 荫 只读y n,不读yīn, 树荫 、 林荫道 要写作 树阴 、 林阴道 。这个《审音表》1985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公布,1986年4月12日报上发表正式实施。有人统计了1986年4月12日至2004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树荫 、 绿荫 、 林荫道 、 绿树成荫 四个词语的词形分布情况,结果是:树荫253,树阴13;绿荫698,绿阴21;林荫道131,林阴道3;绿树成荫442,绿树成阴9。应该指出,这里还不能排除作者本来写作 荫 而被编辑为执行 标准 而改作 阴 的。长达18年之久,《审音表》关于 荫 字读音和用法的规定基本上没有被执行,是十几亿使用汉语汉字的人民应该受到指责,还是少数制订标准的专家和官员应该进行反思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制定语文规范标准只能与约定俗成的结果相一致,而不能与约定俗成的结果相背离。赵高秦二世时为丞相曾经指鹿为马,但直到今天,鹿还是鹿,马还是马。在语文规范标准的制定中,不能做指鹿为马的蠢事,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三)规范标准的发展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语言的规范标准也必然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就汉语而言,几千年来,从春秋以来的雅言、通语,到明清时代的官话,直到现代的国语、普通话,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语音,规范标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在一个不很长的时期内,规范标准的变化我们都能觉察得到。普通话里的连词 和 ,半个多世纪前是读作h n的(有《国语词典》为证),现在读作h 了。再比如被字句。思考题:1、名词解释:共同语、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全国共同语、区域性的国际共同语、世界性的国际共同语、口语、书面语。2、简述汉民族共同语和意大利民族共同语分别选择官话方言和多斯岗方言为自己的基础方言的原因。3、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4、为什么说书面语具有保守性?5、简述语言规范的原则。参考文献:1、周有光《新时代的新语文》,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2、晁继周《树立正确的语文规范观》,《中国语文》,2004年第6期。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一、语言随着社会的接触而接触社会与社会之间会以各种形式接触,例如文化交流、商品贸易、移民、战争。随着社会的接触,不同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也会发生接触。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结果。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语言的混合等,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二、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只要有社会的接触,就会有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其中词语的借用又是最常见的。(一)词语的借用借词与意译词不同。例如:英语原词 汉语借词 汉语意译词ink 因克 墨水bank 版克 银行science 赛因斯 科学democracy 德谟克拉西 民主telephone 德律风 电话借词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按照本族语言的构词规则构成一个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借过来。意译词只借义,不借音。humo(u)r幽默 、hacker电脑黑客、gene基因、club俱乐部、Coca-Cola可口可乐、shampoo[mpu:]香波、car卡车、card卡片、beer啤酒、flannel法兰绒、AIDS艾滋病、hamburger汉堡包是借词还是意译词?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例如:英语原词 汉语仿译词football 足球blackboard 黑板railway 铁路Oxford 牛津horsepower 马力Iceland 冰岛仿译词也是只借义不借音。但与其它意译词不同的是,仿译词不仅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把外语原词的意义借了过来,而且把外语原词的构词方式也借了过来。仿译词都是合成词。不同语言吸收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是有差异的。有的语言喜欢借词,例如,英语和日语。据统计,英语中借词大约占了50%,其中大多数又都借自法语。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王威廉在海斯汀之役中击溃英吉利军队,在英国建立了王朝,法语成了国家、宫廷、教会的语言。在这一时期,法语对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语从法语中借用了大量词语,一直沿用到现在。例如,state people nation等等。日语也喜欢借词。日语中借词也占了半数以上,隋唐时借自汉语的词比较多,明治维新(1868年)之后,借自西方语言的词比较多。汉语不大喜欢借词,比较喜欢意译词。例如不少早期的借词后来都被意译词取代了。有的词,从甲语言借给乙语言,又从乙语言借给丙语言 周游列国。比如 沙发 本是阿拉伯词语,它借给法语,从法语又借给英语,再从英语借给汉语。有的词从甲语言借给乙语言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甲语言又从乙语言借了回来。例如汉语粤方言的 大[tai22]风 借给英语成为 typhoon[taifu:n] ,后来又借入汉语成为 台风 。这方面数量最多的要数汉语借给日语又从日语借回来的词。例如,古代汉语中就有 思想 这个词,是动词,例如《素问》我国较早的医学论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中有这样一句: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博士 这个词汉语中也早就有了,指一种传授经学的官员。这两个词后来都借入日语。日本人后来在向西方学习时,用这两个词去翻译英语中的 thought 和 doctor ,赋予这两个词新的意义。汉族向西方学习在日本之后,看到日语中已经有现成的词,就又把它借了回来。不过这一出一进,词义上有了变化。借词有时会战胜本族词,取代本族词。这方面最有趣的是 站 字。车站的站汉语原来叫 驿 。现代有些地名中还有 驿 字,例如四川有 龙泉驿 ,湖南有 郑家驿 。南宋时汉语从蒙古语中借来了 站 字, 驿 站 两词并用。后来随着元蒙政权的建立,在各地设立 站 , 站 就代替了 驿 。元朝灭亡后,明朝皇帝曾经通令从洪武元年(1368年)起 改站为驿 ,但老百姓的口语里一直用 站 ,甚至明末的奏章中还有用 站 的现象。清时 驿 站 并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 满洲国 ,也改 站 为 驿 。但这些行政措施始终行不通。汉语自古就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言中借入词语。例如,汉代从西域借入的 葡萄、石榴、苜蓿、波萝、玻璃、狮子 等等,汉代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从佛经借入的 佛、菩萨、罗汉、魔、僧、和尚、尼姑、塔 等等,元代时从蒙古语中借入的 胡同、站、蘑菇 等等,鸦片战争后更是从欧美语言借入大量词语。(二)语音和语法的借用借词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借入的词语语音和语法要适应借入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例如汉语借自英语jeep的 吉普 。但是,如果借词的数量很大,外语的一些语音成分和语法成分也可能随着借词的大量借入而借入一种语言。语音方面,主要表现为增加新的音位和新的音位组合(音节)的出现。例如,壮语武鸣话本来没有央元音音位//,由于借用了汉语的 革命 、 特别 道德 等一系列词,一部分人口语中便借用了 革 特 德 等的韵母//。随着汉语借词的引入,景颇、傈僳、哈尼、佤等语言的方言里逐渐增加了/f/。苗语养蒿话送气清声母和清擦音声母/h/,原来都不能同高平调和低降调结合,由于借入了汉语的 普选 调查 讨论 红旗 考验 合作社 等词,在语音系统中有了/phu55/、/tsha31/、/thau55/、/thi31/、/khau55/、/ho31/等音节结构,出现了新的音节组合。语法的借用包括词缀的借用、虚词的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例如,英语的后缀-ive(active活动的、有活力的)、-ish(childish孩子似的、孩子气的)、-ous(famous)等借自拉丁语,后缀-able(agreeable适意的、愉快的;可答应的)、-ment(movement运动、活动)、-tion(dictation默写、听写)等借自法语。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借用了汉语的一些虚词,如侗语就吸收了汉语的结构助词 的 以及介词 比 连 为 等。纳西语的动宾结构原本只有 宾+动 的语序,在汉语的影响下,现在也有了 动+宾 的语序。三、双语现象(一)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指某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例如,据调查,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基诺族,以基诺语为主要交际工具,族内交际使用基诺语。但在基诺族中也广泛使用汉语,他们用汉语同外族人交谈、做买卖,听汉语广播,欣赏汉语电影、电视,阅读汉文的报纸、杂志。以较偏僻的拿巴卡乡新寨为例,除去学龄前儿童和幼儿,全寨基诺族共有156人(1982年),其中会说汉语的有128人,占82%,不会说汉语的只有28人。据目前调查,目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本族语言和汉语并用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的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京族、仫佬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保安族、羌族、壮族、撒拉族、布依族、白族、东乡族、黎族、纳西族、基诺族等17个民族。(二)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双语现象是指一个社团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它不是指个别人使用双语的现象,例如,一个使用单一语言的社会里也会有使用双语的翻译人员,不能因此说这个社会中存在双语现象。(三)双语现象和双语制的差别双语现象与双语制不同。双语现象指社会上实际使用双语的情况,双语制指的是某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两种或多种,也就是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两种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从实际情况来看,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单语制的国家内,社会的双语程度可能很高。例如,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1950年独立之后,反对英帝国主义,同时反对英语。印度宪法规定 印地语 是唯一的国语。但是,印度是一个10亿左右的大国,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多,使用印地语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过去二百年间,英语是印度的行政语言和教育语言,国会开会用英语。这无法在可见的短时期内改变。结果是,英语悄悄地继续流通,成了了事实上的全国共同语。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印度的国际关系和语言感情发生了变化。英语从帝国主义的语言,变为有利可图的商品。长期以英语为教育语言,使印度受过教育的国民人人都懂英语。这个条件成为参加国际事务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利用英语条件,印度每年争取联合国的国际会议多次在印度举行,借以赚取外汇。在宪法中没有地位的英语,现在公开地保留了无冕之王的地位,成为事实上唯一的全国共同语。印度是单语制国家,但存在双语现象。在一个双语制的国家,双语程度可能很低。例如,比利时实行的是双语制,佛兰芒语和法语都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但实际上比利时的社会主要是由不同的单语社团组成的,北部讲佛兰芒语,南部讲法语,能够双语并用的人只有15%,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我们不能把 双语现象 和 双语制 看作一回事。(四)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起,在社会交往需求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双语现象。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凡是和别的民族杂居的部分,双语的程度都比较高。再比如,在美国的旧金山等地华人聚集的唐人街,绝大多数人都能说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五)双言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地域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地域方言的社会现象。在我国,汉族地区普遍存在着双言现象,很多人在公共场合或与外地人交往时说普通话,在家里或与本地人交往时说地域方言。四、语言转用(一)什么是语言转用?语言转用指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一个民族的部分或全体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我国的蒙古族大都使用蒙古语,但内蒙古东北部的部分蒙古族人已经转用汉语,例如海拉尔、白岩松;壮族大都使用壮语,但南宁地区的壮族人有不少已转用了汉语;新疆的锡伯族仍使用本民族语言,但东北地区的锡伯族都已转用了汉语。原来锡伯人的故土本是东北的嫩江流域。清乾隆二十九年(1762年)平定准格尔及大小和卓木之乱之后,在伊犁建立了将军衙门,为了充实兵力,将锡伯族官兵,包括家属及跟随而来的闲散人员共五千多人迁到新疆。这些人在那儿屯田、繁衍,经过二百多年形成现代新疆锡伯人。他们居住的地方比较集中,邻近地区是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和文化与之不相上下,所以他们的语言也就保留了下来。相反东北故土的锡伯人却不再用本族语而改说汉语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居住地分散,二是跟人口、经济、文化明显占优势的汉人杂居,语言自然容易被取代。这是由于不同民族的接触,一个民族的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用另一个民族语言的现象。我国回族的先民是七世纪中叶以后陆续迁移到中国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以及阿拉伯人等,他们曾分别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语言。由于回族大部分分散在全国各地,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后来便逐渐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而转用汉语了。这是由于民族的接触,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个民族语言的现象。4世纪初,鲜卑族拓跋氏在汉族生活的中原地区建立北魏政权。鲜卑族后来与汉族融合为一个民族。随着民族的接触以至融合,鲜卑族放弃了自己本民族语言而改说汉语,实现了语言的转用。这是由于民族的融合,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放弃了自己本民族语言而改说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二)语言转用产生的条件民族杂居与融合会导致语言的转用。不同的民族杂居在一起,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条件下,容易导致语言的转用。例如前面提到的回族、靠近东北的蒙古族转用汉语就属于这种情况。与之不同的是,蒙古族在建立元朝政权之后,仍保持相对聚居的局面,蒙古族统治者又采取了一些防止与汉族融合的措施,加上元朝的统治时间不太长,因而就蒙古族整体来看,并没有发生语言转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元朝灭亡后,驻守云南的蒙古族官兵留在当地定居,与数量占优势的彝族人民杂居在一起,并同彝族女子通婚,这就促使他们放弃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彝语。民族融合必然导致语言的转用。例如,鲜卑族融入汉族,最后必然转用汉语。(三)语言转用中语言的选择在语言转用过程中,哪一种语言在竞争中获胜而取代对方,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的因素。自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满族的祖先)、满等民族都曾把汉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由于汉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口又比较多,最后发生语言转用的不是被统治的汉族,而是这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比较少的统治民族。(四)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语言转用必然经过一个双语阶段。语言转用虽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必然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一个民族兼用其他民族语言的双语现象可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例如,我国的白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有不少人兼用汉语,但至今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双语阶段。(五)被替代语言对替代语言的影响在语言转用过程中,被替代的语言会在替代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例如, 哈尔滨 齐齐哈尔 等地名就是满语的遗留,其中的 哈尔 是满语 江 的意思。五、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语言混合的形式有 洋泾浜语 和 克里奥耳语 。(一)洋泾浜语洋泾浜语又叫皮钦语(pidgin)。它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例如旧时上海洋泾浜语中的一句话:Thlee piecee bamboo,two piecee puff-puff,walkalong inside ,no can see.洋泾浜语的特点:从语言功能上看,洋泾浜语只用于口头交际,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从使用范围上看,洋泾浜语使用范围狭窄:在正常情况下,至少在产生的初期,只用于同外国人进行贸易通商或其他有限的交往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从语言系统上看,洋泾浜语的语音夹杂有当地音,语音结构也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适当改造;词汇成分数量有限,基本上来自外来语言,但也包含当地语言的一些词汇成分;语法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外来语言中的性、数、格、人称等方面的形态变化消失,复杂的结构和不规则的变化也都被缩减掉了。洋泾浜语产生的原因:洋泾浜语是在殖民时期产生的。当欧洲的的商人、水手、传教士涉足亚洲、非洲、美洲、大洋州的口岸与当地人打交道时,由于语言不通,就把两种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洋泾浜语大多以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等某一欧洲语言为基础。这种语言的产生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欧洲的外来者为了当地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常常在语言上作出让步,简化自己的语言,加入当地语言的一些成分,于是这种变了形的外语就成了当地人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当地人在掌握这种语言的时候,会受到自己语言中的语音、语法 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又对它进行相应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又被外来者所接受。最后,双方彷佛在语言上达成了一种协议,产生了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交际工具。所以,洋泾浜语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洋泾浜语产生之后,它的命运主要由社会环境的变迁和社会交际的需求来决定。其发展前途有两个:一个是随着社会交际环境的变迁而消亡,例如,17世纪至19世纪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曾经流行过以英语为基础的 洋泾浜语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标准英语的学习和推广,洋泾浜英语已成为历史现象而被淘汰。一个是在社会交际需求的推动下,发展为克里奥耳语,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通用的交际工具,如作为新几内亚官方语言之一的 新美拉尼西亚语 (New Melanesian[melni:zjn]),就是这样一种从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语发展而来的克里奥耳语。(二)克里奥耳语洋泾浜语的特点之一是只用于特殊的交际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来使用。但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它也可能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成为人们的母语。一旦发生了这种语言社会地位上的变化,洋泾浜语就转变为克里奥耳语。例如非洲的喀麦隆人今天就使用这种从洋泾浜语演变来的克里奥耳语。据称,1472年,葡萄牙商人在喀麦隆海岸贩卖香料、黄金、奴隶等,以葡萄牙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语作为交易用语开始出现。18世纪,葡萄牙被英国取代。英国商人使用一种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语,同时吸收了一些以葡萄牙语为基础形成的洋泾浜语的词语,与当地人交往。英国人废除了奴隶买卖,随之建立了安顿获释奴隶的住区。居住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获释奴隶来自各地,说不同的语言,于是洋泾浜语就成为唯一有效的交际工具。定居者的子孙也从此就把这种洋泾浜语作为母语。这时,洋泾浜语也就变成了克里奥耳语。如今,喀麦隆以英语为基础形成的克里奥耳语常用于广播、电视的某些节目和商品广告、市场上、公共车辆上。教堂传教也广泛用克里奥耳语。喀麦隆现存285种土语,由于克里奥耳语在喀麦隆不代表任何一个部族,广泛流行,它最有条件发展为全国各族人的共同语。什么是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洋泾浜语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范围狭窄,但一经地位提升而转变为克里奥耳语,就会迅速丰富发展起来。它会扩大词汇量,完善语法,形成包括书面语体在内的各种语体,并可以用于所有的社会交际场合。克里奥耳语在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最终会变得和其他语言同样完备。非克里奥耳化:当克里奥耳语和作为它的基础的那种语言并存于一个社会之中时,如果基础语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说克里奥耳语的人就可能根据基础语言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结果使两种语言越来越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 非克里奥耳化 。例如,牙买加的克里奥耳语的主要成分来自英语,这种语言是在奴隶制的种植园环境里产生、发展起来的。当这种奴隶制废除后,说英语的欧洲殖民者留在当地,和说克里奥耳语的人生活在一起。由于英语的社会声望很高,不少说克里奥耳语的人,便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语言,使之越来越像英语。特别是那些经常接触英语使用者的人,他们的克里奥耳语已非常接近英语,甚至被看作是一种牙买加英语的变体。思考题:1、名词解释:语言接触、借词、意译词、仿译词、双语现象、双语制、语言转用、语言混合、洋泾浜语、克里奥耳语、非克里奥耳化。2、举例说明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区别。3、指出下列词的类型(借词、意译词、仿意词):(1)法兰绒(flannel) (2)铁路(railway) (3)民主(democracy)(4)基因(gene) (5)沙发(sofa) (6)卡车(car)4、举例说明语音和语法的借用现象。5、举例说明双语现象和双语制的区别。6、举例说明语言转用产生的条件。7、举例说明洋泾浜语的特点。8、简述洋泾浜语与克里奥耳语的联系和区别。第八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一)文字1、拼音文字:light、right这两个单词中的gh不发音,表明英语语音发生了变化。wine、nine、mice这类单词中的i由原来发[i]变为现在发[ai]。feet、geese、detail这类单词中的e由原来发[e]变为现在发[i]。name、take、gate这类单词中的a由原来发[a]变为现在发[ei]。2、汉字:形声字声旁的读音应该与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者相近。但 移、通、橘、潘 四字的声旁分别是 多、甬、矞(y )、番 。造字时, 移 的声母应该为d, 甬 的声母应该为d, 矞 的声母应该为, 番 的声母应该为b。3、诗词和韵书(1)诗词: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韵书:《切韵》、《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例如:《广韵》中 书 是鱼韵字[ i ], 输 是虞韵字[ io ](这两个字的声母都是书母[ ])。4、借词:(1)借入的词: 佛陀 借自梵语buddha。(2)借出的词:日语、朝鲜语、越南语借自汉语的词。日译吴音 日译汉音 朝鲜译音 越南译音鸡 kai kei kiei ke肌 ki ki k ki5、方言和亲属语言。(1)社会方言:猪 出 书 入老年 pfu pfu fu vu中年pfu/tu pfu/tu fu/u vu/u青年 tu tu u u(2)地域方言:积 鸡 七 欺 西 希宝鸡 tsi21 t21 ts21 t21 s21 21西安 t21 =t21 t21 =t21 21 =21(3)亲属语言:父亲 脚 少拉丁语 pater pes pauc英 语 father foot few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切韵》的37个声母:帮p滂p并b明m端t透t定d泥n来l知彻澄娘精ts清ts从dz心s邪z庄t初t崇d生俟章t昌t船d书常日见k溪k群晓x匣疑影以1、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在今北京话开口呼、合口呼前不变,在今齐齿呼、撮口呼前都变成t t 。例如:精-ts(赞、钻),t(贱、俊);清-ts(参、村),ts(千、取);心-s(三、酸),(先、宣)。见-k(干、灌),t(件、卷);溪-k(看、宽),t(欠、劝);晓-x(汉、欢),(献、喧)。2、古全浊声母在大多数汉语方言中读成了清音。古全浊声母塞音和塞擦音清化的规律大致如下:(1)全读送气。例如渭南话:牌pai24、败去pai44|头tou24、豆去tou44|除澄ts24、住澄,去ts44|慈ts24、字去ts44|葵kuei24、柜去kuei44。(2)全读不送气。例如长沙话:牌pai13、败pai11|头tu13、豆tu11|除ty13、住ty11|慈ts13、字ts11|葵kuei13、柜kuei11。(3)根据声调分别读送气和不送气。例如北京话古平声字今送气,古仄声字今不送气:牌pai35、败pai51|头tou35、豆tou51|除澄tu35、住澄tu51|慈ts35、字ts51|葵kuei35、柜kuei51。(二)语音演变规律性的特点1、条件性: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北京话中,古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今逢开口呼、合口呼不变,今逢齐齿呼、撮口呼变。古浊音变清音,限于古塞音、擦音和塞擦音,古鼻音、边音不变。凡符合条件的都变。没有例外。如果出现例外,也可以找到产生例外的原因。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间起作用,过了这一时间,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现代北京话中,根据前面讲的语音演变规律,应该没有浊擦音,但是今有[],例如 柔、软、让、入 。这不是古[]的保留,而是这条语音演变规律起作用的时间之后,由日母的[]变来的。再比如,凤翔话中,k不拼u韵,古溪母今逢u韵声母读f。例如 哭、苦、裤 。但今凤翔话中有 仓库[ku44]。这是这条语音演变规律起作用的时间之后从普通话中借来的。3、地区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起作用。浊音清化在北方话中是普遍起作用的,但在吴方言和南部湘方言中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再比如,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在今北京话、西安话等很多方言中发生了上面讲到的变化,但在今宝鸡话中,精清从心邪在今齐齿呼前仍保留古ts ts s 不变。在今广州话中,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邪仍然分别读舌尖前音ts ts s和舌面后音k k 等。例如:广州话:酒tsu35 九ku35|清tse53 倾ke53|先sin53 掀hin53。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法(一)语音对应规律:亲属语言或地域方言之间,语音常常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叫语音对应。研究语音对应得出的规律叫语音对应规律。例如:猪 出 书 入 追 吹 水 专 穿 拴 软 装 窗 双北京话 tu tu u u tuei tuei uei tuan tuan uan uan tua tua ua西安话 pfu pfu fu vu pfei pfei fei pfan pfan fan van pfa pfa fa北京话 西安话t pft pffv这种对应方向能不能颠倒?西安话:书fu21=夫,拴fan21=翻,双fa21=方。因此这种方向不能颠倒。前面提到的宝鸡话与西安话的对应关系:ts tts ts这种对应方向也不能颠倒。因为在西安话中:鸡t21=积,欺t21=七,希21=西。(二)历史比较法: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基本词汇词语的语音差异,从中找出语音对应关系,据此推测原始母语的结构和语言发展的过程、规律的方法。例如:插 擦 拆北京话 ta55 tsa55 tai55苏州话 tsa5 tsa5 ts5广州话 tsap3 tsat3 tsak3根据这些以及其它材料,可以建立广州话、苏州话和北京话之间韵尾上的对应关系:-p - -(无辅音韵尾)-t - --k - -可以推断,广州话的辅音韵尾-p、-t、-k代表的时间早于苏州话的-,苏州话又早于北京话的零韵尾。思考题:1、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语音的发展?2、根据下列材料建立北京话与宝鸡话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猪 出 书 入 砖 穿 拴 软 装 窗 双北京话 tu tu u u tuan tuan uan uan tua tua ua宝鸡话 t t tan tan an an ta ta a2、举例说明语音演变规律的特点。3、举例说明什么是语音对应规律。4、举例说明什么是历史比较法。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一、组合规则的发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语序的改变和新的语法结构的产生。印欧语最早的词序,从古印度的文献《梨俱吠陀》中可以看出,宾语在动词的前面。与此相联系,关系从句在主词之前,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由 宾-动 型变成 动-宾 型,与此相联系,关系从句从主词之前移到主词之后(The man who is sitting near the window is my uncle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he was born .),修饰语移到中心语后面。这个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现在,英语修饰语的位置还没有完全变过来,还处在两可之间,例如 学生的书 既可以是 the student s book ,也可以是 the book of the student 。用 of 表示原来属格所表示的意义,使修饰语后置,是后起的格式。据统计,公元10世纪的时候,用 of 的结构只占领属结构的1%,到了14世纪,增加到85%,现代英语的百分比还要高。属格意义的前置、后置两种形式同时并存的情况,说明英语还没有完全实现上述词序的改变,而在法语中,这些变化已经完成了。汉语词序从古到今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1、代词作宾语时的位置(1)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这是先秦时的正常的词序。例如: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子罕》)。(2)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应该放在动词之前,这也是先秦时的正常的词序。例如: 不吾知也 (《论语 先进》)、 偻句不余欺也 (《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莫余毒也已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3)指示代词 代词 是 在西周、春秋的金文和该时期的作品如《诗经》中,作宾语的时候都是前置的:陈逆簋(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的 子孙是保 ( 是 指这件簋),毛公鼎的 是用寿老 ,以及 君子是识 (《诗 大雅 瞻卬》), 是刈是濩 收割它,煮它(《诗 周南 葛覃》), 他人是保 (《诗 唐风 山有枢》)。《论语》《左传》大部分是在战国初期或中期编成的,宾语 是 在这些作品中已以后置为常,不过用作 以 和 用 的宾语时仍都前置。《左传》是根据古代史料编成的,因而还保留不少用作宾语的 是 前置的例子,如 寡人是问 (《左传 僖公四年》)、 小国是惧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等。2、修饰语的位置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 小名+大名 的类型,例如 桑树 北京市 。但是在上古汉语中却有一种与此相反的词序,这可能反映史前汉语的一些特点,如 丘商 丘雷 等,联系《左传》中的 丘舆 (成公二年)、 丘获 (昭公四年)、 城颖 (隐公元年)、 城濮 (僖公二十八年)、 城隶 (襄公五年)等地名来看,大概在更早的汉语里表示地名是以大名在前、小名在后的词序为常。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 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 鱼鲔wěi鲟鱼 ,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左传》言 鸟乌 ,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 草芥 ,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言 禽鸟兽的总称犊小牛 ,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 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还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礼记 月令》中两见的 蝗虫 实为 虫蝗 之误。这种 正-偏 词序可能是更古的汉语语法规则的遗留,参照和汉语有亲属关系的壮、彝等语言的同类结构,这样的结论大抵可信。例如壮语里:树 fai4 桃树 fai4 ta:u2 李树 fai4 mn3果子 ma:k7 桃子 ma:k7 ta:u2 李子 ma:k7 mn3花 wa1 桃花 wa1 ta:u2 李花 wa1 mn3上述情况可以说明,汉语的偏正结构在完全定型以前,经历了一个 偏正 正偏 并存的阶段。3、表示处所的介词词组的位置表示处所的介词词组这里专指介词 于 构成的词组。在先秦汉语中,这种介词词组通常是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庄子行于山中。《庄子 山木》后来 在 字代替了 于 字,由 在 字构成的介词词组要放在动词的前面。4、述补结构的产生现代汉语中有动补结构(述补结构),例如:修好、弄坏、打死、救活。这种动补结构在上古汉语中是比较少见的。上古有一种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 鸿门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宜《过秦论》)类似的还有:小之(削小它),正之(纠正它),洁之(洗干净它),死之(杀死它)。动补结构的出现是汉语语法的一大进步。因为使动只能表示使某事物得到某种结果,而不能表示用哪一种行为以达到这一结果。例如 小之 可以是 削小它 ,也可以是 裁小它 、 砍小它 , 正之 可以是 纠正它 ,也可以是 改正它 、 扶正它 等, 洁之 可以是 洗干净它 ,也可以是 刷干净它 、 冲干净它 等, 死之 可以是 杀死他 ,也可以是 毒死他 、 打死他 、 淹死他 、 吊死他 、 折磨死他 等。动补结构的产生,使汉语语法更完满、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动补结构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呢?大概产生于汉代、逐渐扩展于南北朝,普遍应用于唐代。二、聚合规则的发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变化和词类的发展。印欧语聚合规则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原始印欧语形态丰富,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命事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 s(如teacher s ,student s )。代词中还保留着三个格(如he,him,his)。至于第三人称单数的性的区别(he,she,it)已和自然的性别一致,不起语法作用。汉语聚合规则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量词的出现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先秦汉语中还很少这一类词(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它们在汉代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例如:白雉三只,又集于平阳。(《魏书 世祖记》)奋不受药,叩头千下。(《三国志 孙奋传》)2、助词 了、着、过 的出现助词 了 (拿了一本书)、 着 (拿着一本书)、 过 (拿过一本书)类似英语的体,它们是隋唐以后逐渐发展出来的。 了 本是动词,意思是 终了、了结 。由南北朝到唐是它由动词向助词转化的过渡时期,元代以后成了真正的助词。 着 原写作 著 (zhu ),作为动词,是 附着 的意思。南北朝以后,开始虚化,宋代以后完成了虚化的过程,表示正在进行的意义。 过 作为动词,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过程。虚化以后,表示动作行为曾经发生的意义。3、动词重叠式的出现现代汉语中的 看看 、 敲敲 在宋元以前是没有的。宋元以后出现了这种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小或时间短。4、词缀 老-、阿-、-子、-头、-儿 以及 -化、-性 的出现汉语在发展中为了补偿语音的简化,双音节词逐渐占了优势。双音节词的两个语素在意义上往往发生变化,其中有些语素的意义逐渐虚化而成为构词词缀,其中 老-、阿-、-子、-头、-儿 都是出现得较早的前缀和后缀。词缀的产生和发展使汉语的构词法除了采用词根复合的办法以外还增加了一种派生构词法。 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仿译西方语言用派生法构成的术语,汉语中陆续增加了好些能产的构词词缀。比如相当于英语的-ize(militarize 军事化、mechanize 机械化)的 化 ,相当于英语-ty(possibility可能性) ,-ness(exactness确切性)等等的 性 就参与了好多新词的构成:沙化、盐碱化、绿化;条理性、创造性。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语法规则往往有例外。英语中,大多数动词的过去分词是在动词原型后加ed,例如wanted,lived)。但有少数动词是例外。例如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是swollen。后来swell的过去分词出现了规则形式swelled。这就是类推:规则形式影响不规则形式,使不规则形式变为规则形式。前面讲过的汉语代词宾语从前置变到后置,也是类推作用的结果。类推和不规则形式的斗争仿佛一场拔河赛,哪方取胜,要看力量对比,这个力量表现在使用频率上。往往是使用频率高的词抗拒类推的力量大,类推难以触动;使用频率低的词抗拒类推的力量小,类推就可能把它拉到规则形式一方。例如,英语的系词be和助动词have都是变化最不规则的词,但因为它们的使用频率极高,类推难以撼动。而像swollen这类使用频率低的词,很容易被类推拉到规则形式一方。有时,类推和抗拒类推的力量势均力敌,处于胶着状态。英语的who(whom)就是一个例子。现代英语中只有六个词还保留着主格和宾格的对立:I-me,he-him,she-her,we-us,they-them,who-whom。who-whom是其中之一,它本身的使用频率很高,跟它同样情况的五个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所以它抗拒类推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另一方面,who-whom是疑问代词兼关系代词,和它性质、作用相同的which,what等词,使用频率也很高,但它们都已经失去格的变化。Who-whom作为疑问代词,在句法上还跟高频率的疑问副词where,when,how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组词联合起来,形成一股类推的力量,促使who-whom向它们看齐,放弃宾格形式。现在在好些人的口头,这种类推已经奏效,例如把 Whom did you see ? 说成 Who did you see ? 。但在大多数的书面语和一部分知识界的口头,who和whom的格的差别还继续保持着。这是当前正在进行着的一种类推和反类推的拉锯现象,不少人估计将以whom的消失而告终,但是谁也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思考题:1、举例说明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2、举例说明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3、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发展中的类推。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卡车、轿车、赛车、越野车、面包车等等都是语言中出现的新词。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是旧事物的消亡。例如:甲长(若干户编作一甲,甲设甲长)、保长(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旧词消亡的另一个原因是词汇系统的变动和人们认识的变化。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前右脚白的马叫 启 ,前左脚白的马叫 踦 (qī),后右脚白的马叫 骧 ,后左脚白的马叫 馵 (zh ),前两脚白的马叫 騱 (xī),后两脚白的马叫 翑 (q ),四只蹄子都白的叫 騚 ,四条腿膝盖以下都白的叫 (zēn),身子黑而胯下白的叫 驈 (y ),白毛黑鬃的叫 骆 (lu ),纯黑色的叫 骊 (l ),黄白相间的叫 皇 ,红黄色的叫 騂 (xīng)等等。 马 作了这样的区分,猪、羊、牛等也有类似的区分。表示行走的意义,只要走的场合和方式稍有不同,也各有不同的说法:在室中漫步走叫 跱 ,在堂上小步走叫 行 ,在堂下举步徐行叫 步 ,在中庭快步走叫 走 ,在门外快步走叫 趋 ,在大路上疾行叫 奔 ,在草丛、山林中走叫 跋 ,在水中走叫 涉 。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语也是如此。例如表示白的颜色也是因所表示的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日白为 晓 ,月白为 皎 ,霜雪白为 皑 ( i),草花白为 皅(pā) ,玉石白为 皦 (jiǎo),人白为 皙 ,鸟白为 (h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越来越多,如果继续给每一类新事物、新现象起一个单音节的名称,这必然增加人们记忆的负担,不便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后来,人们把事物的小类归成大类:不同颜色的马都归为马,不同场合和方式的走都是走,不同事物的白都是白。如果要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小类,可以用词语的组合来实现,如前右脚白的马、在室中漫步走、月亮的白颜色等。这样,在词汇系统中只留下 马 、 走 、 白 三个词,其他的词或者消失了,或者作为构词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或成语中(例如 奔跑 、 跋山涉水 、 皎洁 )。而同样的意思又可以用词语的组合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人们记忆的负担,使语言更经济、简易,又使所表达的意思更便于理解。由于词汇系统的这种变动,先秦时期大量的旧词消失了,例如: 馵 、 翑 、 跱 、 皦 。二、词语的替换词语替换指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社会的因素例如,在上古时期, 代 字只有朝代的意义(周代、夏代),而没有世代的意义。在上古汉语里, 代 和 世 不同: 三代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三世 指祖孙三世。 二代 指两个朝代; 二世 指父子相传的第二代。诸如此类,分别是很严的。到了唐代,由于唐太宗名李世民,所以大家要避讳,特别是要避 世 字。从此以后,世代的 世 改称为 代 。例如王维的一首诗中写道: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再比如:俸禄-薪水-工资,邮差-邮递员,老婆-爱人。(二)语言内部的原因1、同音词 语言中的同音词多了必然会给交际带来一些麻烦。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y 的就有义、议、艺、忆、异、抑、役、疫等。光说一个y 就不知道是哪一个。为了能有效地交流思想感情,避免同音混淆带来的歧义,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就用双音节词取代单音节词,如:意义、会议、艺术、回忆、差异、抑制、兵役、瘟疫。2、多义词 动词 保 古代可以表达很多意思,不易区分,现在分别说成 保护 、 保卫 、 保存 、 保养 、 保持 、 担保 等。基本词汇里面的词表示生活中最经常碰到的事物,是稳固而不易变化的,但是有些词也在缓慢地更新。例如:脚-足,脸-面,嘴-口,走-行,闻-嗅,红-赤,等等。三、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演变的原因有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和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现实现象的变化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笔(写字画画的工具)、册(装订好的本子)、飞(原指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出现飞机以后, 飞 有了新义: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二)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 鲸 ,《说文》解释为 海大鱼也。 后来人们认识深化了,知道鲸不是鱼。《现代汉语词典》: 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 俗称鲸鱼。(三)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1、反义词词义相互影响深――(颜色)浓――(感情)深厚交情~――深奥这些读物内容~浅――(颜色)淡――(感情)不深厚交情~――浅显这些读物内容~2、语义场中的词义相互影响吃 大概产生于唐代,不过当时液体的东西也可以吃。例如:但使残年饱吃饭,只顾无事长想见。(杜甫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同上)喝 大概产生于明代,《西游记》里有用 喝 的例子: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第五回)在现代普通话里,由于 喝 分担了 吃 的一部分意义, 吃 的对象才限于固体食物。在某一个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这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汉语中,词义的引申还往往伴随着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和汉字的形体的分化。由 张 派生出 帐 、 账 、 胀 、 涨 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张 本义是 施弓弦 ,就是开弓。类似的还有 空 平声和 空 去声, 传 平声和 传 去声, 好 上声和 好 去声。有一些还和 张 一样,在字形上作了区分,例如:知-智,旁-傍。英语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sit(坐) set(安放) ,give gift ,long length 。一个词可以引申出新的意义,这是词义的增加。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相反的现象: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吞并其他语素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例如,汉语中的 世界 源出佛经,其中 世 指时间, 界 指空间, 世界 的意义包括时间和空间。后来 世 的意义逐渐消失, 界 的意义代替了 世界 的意义,例如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private (soldier )(士兵),daily (paper )(日报)。 人民日报 译成英语,说成 the people s daily 就可以了,后面不必加 paper 。思考题:1、举例说明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原因。2、举例说明词语替换的原因。3、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原因。4、词义演变可能引起词的读音和字形的改变,请举例说明。第九章 语言和心理第一节 语言和大脑的关系一、语言能力问题语言不但是一种符号系统和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叫做心理语言学。语言和心理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和大脑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大脑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语言能力问题。人要说话,当然就得有用来说话的器官。人的身体器官中跟语言有关的除了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外,就是大脑了。但发音听觉器官和脑器官实际上有被支配和支配关系。发音和听觉器官是被支配的器官,或者说是纯粹的生理功能性器官,而大脑才是支配发音和听觉器官的器官,或者是具有心理功能的器官。因此大脑跟人类语言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高等动物,特别是灵长目动物如猩猩、猴子等,都有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但它们没有语言,不能说话,或者说至少不能像人那样说出结构和内容都十分复杂的话。除了这些动物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构造有限制外,最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这些动物的大脑与人类的大脑不一样。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人的大脑,研究大脑和语言的关系,这就是语言能力问题。二、大脑的构造和人的语言能力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的大脑由大约一百亿个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组成,还有成百亿条神经纤维按特定的选择模式将这些细胞互相连接起来,即不是每个神经元与所有其他的神经元一一相连,而是每个神经元只与几个特定的神经元相连。大脑的表面有一层起伏不平的灰色和白色物质,这些物质就是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统称为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从各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并引发人的各种行为。它既是人所有行为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决策机构,也是记忆的存储仓库。人的大脑又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之间由胼胝体(约二百万条神经纤维组成的 脑桥 )连通,有选择的与中线两边的一些皮质区相连,从而使两个半球能互相交流信息。总的说,大脑左半球掌管右半身的动作,大脑右半球掌管左半身的动作。一个人如果大脑左半球有关部位受到损害,就会发生右侧肌体的瘫痪,反之如果右半球有关部位受到损害,就会发生左侧肌体的瘫痪。人除了大脑还有小脑,它位于大脑两个半球的下面,主要控制人体运动的平衡。脑的底部是脑干,这是脑和脊髓的连接部分,负责内脏功能(心博、呼吸等)等各种低级控制,其中还包含有掌管发音器官运动的颅神经核。那么,人的大脑与语言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特别是通过语言障碍方面的实验,陆续取得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结果:(一)大脑的单侧化现象单侧化 的意思是,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不但大小略有差别,而且有明确的分工,即左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语言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右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与语言无关的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科学家们已用大量科学实验证明了这种现象。比如有一种触觉实验,即有的癫痫病人由于治疗的需要而进行了切断胼胝体的手术,在这种脑割裂的情况下,如果不让受试者看见而把一样东西放在他的右手上,他可以说出这个东西是什么,但不知道使用;而如果放在他的左手上,他无法说出这个东西是什么,但能够正确使用。还有一种视觉实验,即利用可移式接触透镜的技术,让受试者较长时间只具有一半的视野,结果表明,如果要求用左手照着样子描画一个立方形比用右手画得精确,而如果要求用类比方法分析一对图形相似到什么程度时则恰恰相反,这就反映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差异。还有一种听觉实验的结果也是这样。这种实验是让受试人从耳机中同时听到两个不同的声音信号,例如一只耳朵听到 男孩 这个词,另一只耳朵听到 女孩 这个词,或者一只耳朵听到嘟嘟的喇叭声,另一只耳朵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当要求受试人说出每只耳朵听到的声音时,对直接输入右耳的语言刺激(词或无意义的音节)报告正确的次数多,对输入左耳的非语言刺激(乐调声或环境声等)报告正确的次数多。如果同时是语言信号的刺激(如 男孩 、 女孩 ),受试人倾向于报告右耳听到的词;反之如果同时是非语言刺激(如咳嗽声和笑声),则倾向于正确报告左耳听到的声音。还有一种最直接的实验,是将一种能迅速起作用的麻醉剂注入为一侧大脑供血的颈动脉,使该侧脑半球暂时停止工作,结果是左半球麻醉使病人完全丧失语言能力,而右半球麻醉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则很小。这些科学实验的结果都证明了人的大脑的单侧化现象,即人是专门用大脑的左半球来处理语言的。(二)大脑左半球的分区分区 的意思是,即使在大脑左半球,也不是整个半球掌管语言的功能都相同,而是不同脑部位负责不同的语言功能,即各司其职,各管一段。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语言障碍的病理实验结果提供了大量的证据。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最先发现大脑左半球前部有一个部位因外伤受到损伤后,患者出现了一种语言障碍,基本上不能说话了,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个部位后来被称作 布洛卡区 ,这个区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就叫做 布洛卡失语症 。人们由此推测布洛卡区就是专门控制说话机能的部位。1873年德国生理学家维尔尼克发现大脑左半球后部的一个部位受到损伤后,患者会出现另一种语言障碍,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但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而且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个部位后来就被称作 维尔尼克区 ,这个区受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就叫做 维尔尼克失语症 。一般认为维尔尼克区就是专门控制理解话语机能的部位。后来科学家把这些因大脑不同部位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统称为 失语症 。这些失语症证明了大脑左半球的不同部位控制着不同的语言功能。(三)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临界期 的意思是,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还是大脑左半球的分区,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人也就不会说话了。这方面最典型的证据是非洲和印度都发现过的 狼孩 。虽然他们是人,但由于出生后就远离人群,接触不到人的语言环境,因此即使他们长大以后被找了回来,但因为过了临界期,那时再怎么教他们说话,他们也不可能像正常人那样能自如地掌握语言了。至于这种临界期最终是在什么时候,科学家还在进行研究。现在一般认为最迟是十二三岁,即相当于青春期,超过这个年龄就肯定不可能学会说话了。如1970年美国洛杉矶发现一个名叫Genie的女孩,她十三岁以前生活在完全与语言隔绝的环境中,被发现后才开始学说话,但这时她的大脑左半球的功能已经衰退,经过多年努力最终也于事无补。4、大脑构造的独特性独特性 的意思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大脑构造现象是不是人类所独有的,或者说是不是因为只有人的大脑有这样一些特性才使人具有语言能力。科学家们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观察和实验发现,个别高等动物如猩猩和猴子的大脑似乎也存在单侧化现象,即大脑左侧比右侧略微发达些,但这种单侧化并不像人类的大脑那样明显,甚至也看不出对动物叫声和动作行为有多大的影响。另外还发现,有的鸟类学习鸣叫有一定的临界期,即超过一定的期限而没有听到同类的鸣叫声就不会歌唱了,或鸣叫声会发生变化。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功能分区和语言学习的临界期限制,应该说还是人类所独有的,而其他动物或者只具有其中某种特性,不具有全部特性,或者具有的某种特性也非常不发达。因此可以基本上断定,上述所有这些方面加在一起就是人类才具有语言能力的大脑构造特性。思考题:人的大脑构造与人的语言能力有什么关系?第二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想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维是人们认识主客观世界的过程。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都是湿的,得出昨天晚上下雨了,这种认识就是思想;而从看到外面的地是湿的到得到这个认识,动脑筋的过程就是思维。思维的三大类型: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例如,看见一支花,辨别出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这是视觉;听到一首乐曲,分辨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听觉;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了红灯就会马上停车,汽车修理工在发动汽车以后,这里听听,那里摸摸,就能发现什么地方有毛病,这就是知觉。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例如,把一些感知过的事物回忆和再现出来,包括回想起过去的一段个人经历,呈现某个人的相貌等,这是记忆表象;把各种感知过的事物重新组合加工和改造,如装修房间前进行布局设计,画一幅图画前先考虑画面的景物安排,这是想象表象。抽象思维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比如 书 这个概念,就是把不同的书进行比较,舍弃新旧、大小、有无图画、何种文字、线装平装等非本质特征,最后概括出 装订成册的著作 这个本质特征。判断是确定事物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思维形式。判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头脑中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某个特性或事物之间某种联系的过程。比如 地球是圆的 、 科学技术也是一种生产力 是一种肯定判断; 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是一种否定判断。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未知判断,或者由一个或几个前提得出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例如 所有的金属都导电,所以某些导电体是金属 是直接推理; 所有的金属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体 是间接推理。思维与语言是什么关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二、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是指进行思维时是否必须依靠语言。(一)语言与抽象思维很明显,抽象思维很多时候需要语言的参与。因为要表达概念,就得使用词语,例如 书 ;要作出判断和推理,就得用到句子(单句或复句):比如前面说要表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个判断,或者要表达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体。 这个推理,就得使用这样的一些句子。说抽象思维很多时候需要语言的参与,也就意味着抽象思维有时并不需要语言的参与。比如 不可言传,只可意会 , 话就在嘴边 ,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等,就不能仅仅说是一种修辞表达。客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例如当我们心里有了某种确定的想法或感受时,却一下子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再如有时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或即兴作长篇发言之前常常要 想一想 ,但这种思考的时间可能极短,脑子里闪现出来的仅仅是个别的词语和非常笼统的想法,要在这 想一想 的过程中把要说的长篇大论都默说一遍是根本不可能的。再以下棋为例,下棋的高手常常会判断出以后好多步会有什么变化,而且往往瞬间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这当然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用语言说出来,肯定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说明抽象思维有时并不是依靠语言进行的,而是依靠其他形式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形式进行的。同时应该看到,说抽象思维很多时候需要语言的参与,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抽象思维与语言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思维的内容是对主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等。其次,概念与词语、判断与单句、推理与复句等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语言中的虚词,如汉语中的 了、着、的、吗 等,就不表达任何具体概念。即使是实词也不一定和概念一一对应,如 头 ,它是个多义词,对应了 头颅、领导、顶部 等多个概念;而同义词,如 漂亮、美丽、标致、俊俏 等,就可能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再如句子中有疑问句、祈使句,如 谁来了? 是疑问句, 坐下! 是祈使句,这些类型的句子就不表达任何判断。即使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比如有时一个相同的句子表达多个判断,如 反对的是他。 就有两个意思;有时多个不同句子表达一个判断,如 张三卖给李四一本书 和 李四向张三买了一本书 就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同样有些复句,如 他下了课,就回家了。 并不表示推理;而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虽然表达的是一个推理,但因为略去了大前提(如 为人民服务的人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所以逻辑关系上并不完整,但在语言表达上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最后,抽象思维除了以语言作为工具外,还可能有其他物质载体,例如聋哑人就是用手势说梦话的;而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工具外,还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二)语言与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来进行。感性思维例如视觉、听觉、知觉、记忆、想象等经常不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发散思维如情感、意志、美感等也并一定借助于语言来进行。但同时也应看到,感性思维有时也需要语言的参与。比如,听觉感知声音,要区别a A 就需要语言的帮助。再比如,视觉感知,看到日出日落,还以为是太阳绕着地球传,当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之后,就会感觉到,是地球绕着太阳传。发散思维有时也要语言的参与。比如,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人人都有,但当读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地流。 送别的感情就会得到升华。总而言之,语言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抽象思维以外的其他思维活动,如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一定需要语言的参与,但语言也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起作用。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象。三、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人类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证据:(一)人类的系统发生学证据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思维先于语言产生。人和猿的区别在于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必须具有相当高的思维水平。比如要到一定的地点去采集石料,把石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并且预见到只有加工成这种形状才能充当达到某种生产目的的工具,这都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况的认识以及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现在的研究证实,最早的人类在距今三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据对三十万年前到五万年前早期智人(或称古人)共鸣腔的声道模拟分析,那时的人还不能发出最简单的元音,因此至少那时人类还没有有声语言。而人类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早期人类就已经可以制造工具,有生产活动,而且也可以相互用体态、表情、手势来进行交际,但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才最终产生了语言。可见无论是从生理条件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看,人类都是早就有了思维,以后才产生了语言。(二)人类的个体发生学证据从儿童掌握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看,思维先于语言产生。儿童一般要到两岁左右才能说一些很简单的话,在这以前应该说儿童还没有掌握语言。但是婴儿从五个月开始就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科学研究还表明,儿童在还没有掌握物体类的名称,如 衣服 、 器皿 、 植物 等以前,就能够将图片上各种不同的衣服、器皿、植物等归类。这种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甚至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事实上已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就是在语言产生以前,或者说没有借助语言而进行的。(三)先天聋哑人的证据从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看,思维先于语言产生。实验证明,即使是没有上过聋哑学校,没有学会聋哑人的手势语和文字的聋哑人,仍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有人进行的可迁推理实验就证明,多数先天性聋哑儿童都能根据 a b和b c ,完成推断 a c 这样的高水平抽象推理。这同样证明人的大脑中管思维的部分与管语言的部分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很大可能是思维活动要先于语言活动发生。四、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狭义的思维只指认识主客观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广义的思维还包括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广义的思维的意义上,语言和思维在地位作用上到底谁更重要,谁决定谁,这也是学术界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大体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包括会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这种观点与18世纪德国哲学家赫德尔和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看法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们都主张思维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语言的地位要高于思维。但真正把这种观点上升到语言决定思维这种高度的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萨丕尔最早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人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客观世界中,而是多半要受到语言的支配。真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根据人类集团的语言习惯建立起来的。沃尔夫曾在一家火险保险公司做失火原因的调查工作。他发现导致失火的原因除了客观环境外,还有人们对语言的错误理解。例如人们看到 汽油桶 往往十分小心,怕着火爆炸;但看到 空汽油桶 就以为是空的而不大在意,以为很安全。但实际上 空汽油桶 充满可燃气体,可能更危险。很多类似的现象使他受到启发,后来他又在萨丕尔指导下从事印第安语的调查,并受到萨氏观点的影响,于是进一步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意见。他认为:对说话人来说,语言(特别是语法)主要是一种背景知识,这种知识因语言而异,没有共同的规律。任何人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维时,都在无意识地运用这种背景知识。这种语言的或语法的背景知识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个人心理活动、分析和综合思想材料的纲领和指南。五光十色的世界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语言或语法系统而组织起来的。除非人们的语言背景相同,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取得一致,否则即使人们接触到同一现象,也不会有相同的看法。萨氏和沃氏的这种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以后就被称为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由于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又称作 语言相关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可以影响思维,但语言不能决定思维。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为什么说语言可以影响思维?如果语言的词汇、语法比较丰富,那么相关信息的表达和存储就会比较丰富。这些知识就会有助于认知。反之,如果一些概念在大脑知识系统中没有分化,没有相应的符号表达,或符号表达的体系不利于运算,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就会产生困难。例如,位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Piraha部落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迄今没有受到太多的现代文明影响。在这一部落居民的母语中,只有 1 、 2 以及 许多 这几个词语来表示数字。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彼得 戈登等研究者对这个部落进行了一番调查。他们在地面上摆放数量不同的各种小物件,然后让这些部落居民模仿这一行为。结果发现,这些居民很难辨认出3以上的数字。当只有一两件物品的时候,这些部落居民都能够轻松完成模仿任务,可是,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他们就会出现不少的错误。在其他针对数字所设计的实验中,他们在计数中也会表现得很吃力,很难完成任务。可见,母语中计数词语的贫乏,会使语言使用者的计数能力显得格外欠缺。如果母语中对某一件事物没有作出较为细致的区分,而另一种语言却作了区分;那么,当人们在学习了这种语言以后,他会发现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认知能力会有所提高。由母语所造成的这种认知和思维上的不足,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汉语中的高,英语tall、high。又比如, 一位美国学者在我国国内做了一个实验,主要研究汉语和英语中的对一星期中几天的表达来看语言对人们数字运算能力的影响。如果要计算下个星期的 Sunday(星期日) 离今天还有几天,那么,美国人就没有中国人做得快。这是由于汉语中,用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来表示一周的几天;而英语则是另外的表达方式(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没有这样的数字规律。英语的语法中有单复数标记,复数在名词后加-s,单数为零标记。有人在美国学习了七年,经观察,母语为英语的人在单复数的使用上可以完全不犯错误,我们中国学生却经常在这上面犯错误, 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作都是如此。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中国人经常分不清 一 和 二 之别,而是我们的语法中没有这个范畴,所以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如果没有表达需要,就不会去关注事物的数量的多少。然而以英语为母语者, 语法中有单复数的范畴,他们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必须关注事物的数量特征,而这纯粹是为了满足合乎语法的要求。久而久之,这种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认知成了一种内化的感知活动,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关注事物的数量特征,因此几乎不会在单复数的使用上犯错误。反过来英语没有量词的语法范畴,那么以英语为母语者学习汉语时,就感觉到掌握汉语量词十分困难。假如我们看到地上有纸,就会不假思索地根据纸的形状、大小,选择一个合适的量词来称数,比如 一张纸,一条纸,一片纸,一星儿纸 等。我们已经论证了,制约形状量词使用的背后是数学函数,根据维数的多少和各个维之间的比例来选择合适的量词(石毓智2001)。一和二的区别是幼儿园低年级的数学问题,函数则是中学的数学问题。我们中国人也已经把这种量词选择的数学能力内化了,变成一种不自觉的认知活动,因此在语言使用中会毫不费力地选取合适的量词。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关注事物各个维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是汉语语法的需要,否则就无法称数事物。然而母语为英语者没有传递信息的需要时,就不会关注各个维度之间的比例,那么他们在使用汉语的量词时就会感到十分困难,结果就经常出错。(石毓智《认知语言学的功与过》)为什么说不是语言决定思维呢?一方面从整个对思维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来看,即使承认语言影响思维,也并不是只有语言才影响思维。人从生下来就生活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语言环境当然是人生活的一种环境,但人的生活环境还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各种社会环境,后者无疑都会对人的思维能力和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从整个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的现象看,即使承认思维受语言影响,也并不是所有的思维都受语言的影响。狭义的思维即抽象思维主要是用语言进行的,语言或许会对这部分思维有一定的影响,但广义的思维还包括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对这些思维活动或思维成果影响更大的是主客观世界。不是语言决定思维,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看出来。一方面,语言相同,思维不一定就相同。《红楼梦》里的焦大不可能爱上林妹妹。另一方面,语言不同,也不一定思维就不同。在国际性的足球比赛场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看到关键时刻,异口同声叫好或叹息。为什么说是思维起主导作用呢?一方面,思维决定了语言的形式:表达某种意义时,选择什么声音是思维的结果。另一方面,思维决定了语言的内容: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思维(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的结果。总之,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五、语言在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一)语言可以帮助完成抽象思维活动(二)语言可以储存抽象思维成果软着陆和硬着陆。(三)语言可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教孩子认识狗和猫。思考题:1、名词解释:思维、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2、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3、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4、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5、简述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6、语言和思维是什么关系?参考文献: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专家表示语言影响思维已找到新证据》,《北京科技报》2004-09-04第八章语言学的应用第一节 语言学的应用问题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语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主要包括语言学习和语言信息处理两个方面。思考题:应用语言学包括哪些方面?第二节 语言学习一、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指掌握语言的过程,包括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交际中通过模仿、直觉等非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学得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的练习和死记硬背等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过程。儿童掌握母语的前期主要靠习得,后期也需要靠学得。成人学习外语的前期主要靠学得,后期也需要某种程度的习得。母语学习又叫第一语言学习,外语学习又叫第二语言学习。二、第一语言学习(一)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步骤,这就是 语言习得过程 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决定的,这就是 语言习得原因 的问题。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对 其然 的观察,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对 其所以然 的解释。目前对前一个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而在后一个问题上的争论还比较多。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即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或者通常所谓学会说话的过程。儿童当然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了完备的语言能力,他们从完全不会说话到基本会说话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到五岁左右才能跟大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这段时间里儿童怎么一步一步听懂别人说话和能自己说话,或者说怎么一步一步更接近成人的语言,这就是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每个儿童出生的地点可能不同,出生后接触的语言环境也可能不同,儿童最早开始说话的时间和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多少有些差异。但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儿童的语言习得大致还是相同的。即一般首先需要有一个语言前阶段,其中包括非自控阶段和咿呀学语阶段;然后才进入真正的语言阶段,其中又大致可分为单词阶段,双词阶段,实词与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实词与虚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这些阶段中有的持续时间较短,有的则持续时间稍长些,有的不同阶段在一个短时间内可能前后交叉,但阶段之间的转变还是十分明显的,甚至孩子的父母都能感觉得到。当然阶段的划分也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比如上面的划分主要是以儿童说话的现象为标准,而实际上儿童听的能力往往都要早于说的能力,或者说理解句子的能力往往要早于构造句子的能力。另外,儿童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发展也是有先后的。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要早于语义和语法能力的发展。但语法能力的发展则肯定是观察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最主要的线索。把这些综合起来,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非自控阶段婴儿出生到一岁左右就属于语言前阶段,或者叫语言准备阶段。其中前六个月就是非自控阶段。从发音看,孩子从呱呱落地就会啼哭,并能通过不同的哭声表示饥饿、不适、要大人抱等要求;很快又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表示高兴、满意的情绪。这些哭声、笑声就是婴儿最早发出的声音。但这些还不能算作是语言的声音,而只是一种本能的刺激反映。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婴儿发出的这些声音都是相同的,即使先天聋哑儿童也会发出哭声、笑声。从听音看,婴儿一生下来就接触到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声音,但在这个阶段,他们基本上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以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比如听到责骂声会停止哭叫,听到抚慰的声音会微笑等。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实验仪器是一种装有记录婴儿吮吸率的人工奶嘴。先把奶嘴放到婴儿嘴里,然后在他身边持续发出一种声音,直至婴儿的吮吸率稳定为止;这时再换另一种声音,婴儿的吮吸率又会突然加快,直到慢慢习惯下来才会稳定下来。由此就可以观察到婴儿是怎样听出声音变化的。比如有的实验就发现婴儿很早就能分辨出辅音的清浊差别,如[ ba ]和[ pa ]。这似乎证明婴儿对语音有先天的敏感。2、咿呀学语阶段儿童大约六个月后到一岁左右是语言前阶段中的咿呀学语阶段。从发音看,这一阶段婴儿已能发出比哭声和笑声更多的类似于自言自语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一连串的,也开始有一定的语调和节奏。虽然语调和节奏可以看作是婴儿最早产生的接近语言的声音,但这时的声音更多地还只是一种游戏,而且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婴儿发出的这类声音仍然大致是相同的,也都不表示具体的意义。从听音看,这一阶段对语言的声音更加敏感。有一种实验是找出各种不常见的玩具,然后分别用一些简单的元音和辅音组合来命名(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或辅音有差别),比如把两个玩具分别叫做[ bak ]和[ mak ],把另外两个玩具分别叫做[ ek ]和[ ok ],让婴儿来听辨,这时他们已能分辨出人类语言中一些主要的元音和辅音的不同了。婴儿对大人的某些语言性的指令也开始能作出反应,当大人说 笑一笑 、 招招手 等,他们就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有人统计十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对二百三十种不同的话语形式,其中包括最简单的疑问句和祈使句,作出感知性反应。这些表明婴儿的头脑中已开始建立复杂的语音表象,他们虽然还不能说出一个真正的词语,但听觉已开始语言化了。3、单词阶段儿童一岁左右就进入了真正的语言阶段,也就是能开口说话了。从这个阶段起,观察儿童语言的发展就主要是以 说 而不是以 听 为标准了。因为显然这时儿童能分辨的语音对立要比他们自己能说出的多得多。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幼儿可以说出单词,而且不同语言环境的儿童说出不同语言的单词,所以最初的语言阶段叫单词阶段。幼儿这时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或者说能发的音还不多,因此说出的词都比较简单,还常常要把稍复杂些的词加以缩简,比如说英语的幼儿会把 book 说成[ bu ],把 home 说成[ ho ]等。但不管是完整还是不完整的单词,这个阶段幼儿说出来的单词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句子,或者说他们这时说的句子就是由一个单词构成的。因此这时的儿童语言就叫做 综合句语言 或 以词代句语言 。正因为这样,这些单词就往往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例如 妈妈 这个词,在幼儿语言中就可以表示 妈妈过来 、 妈妈抱我 、 我饿了 等等,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大人根据幼儿说话时的不同语境去猜测了。幼儿刚开始说单词的时候,环境中可能还需要刺激物,比如看见一只玩具狗或图画中的狗才说 狗 。但慢慢地可能说出表示抽象意义的词,如 不 和 好 等,这时他们就已经开始用词语来传递思想感情和通过语言来达到某种目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在单词阶段实际上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即通过词语来表示意义。这些意义不但可能是词语本身所代表的具体或抽象的意义,甚至还可能包括词语以外的意义。但这时幼儿似乎还不具有语法的能力,因为单词严格说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句子。虽然也有人认为,幼儿此时已能理解简单句,也能够利用语境的补充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说明儿童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句子。但至少从 说 这方面看,幼儿还不具有最初步的组织词语的能力。4、双词阶段儿童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开始进入了双词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这可以称作 双词句语言 。起初的双词句只是两个单词的重叠,或者是先后说出具有独立语调的两个单词,如 宝宝。床。 ,这跟单词句还没有什么差别。但不久儿童就开始构造具有一定句法和语义关系的真正的双词句,而且句尾也开始出现统一的句调。比如 隔壁姐姐 表示领有和从属, 猫觉觉 表示施事和动作, 打狗狗 表示动作和受事等。儿童产生双词句当然首先是交际的需要,因为这样儿童就可以不必再借助手势或不再受时空限制而表达更多的要求。但从语言形式本身看,双词句不但表达出的语义关系更复杂,而且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虽然有时双词句不一定表示一种语法关系,比如同样是 名词+名词 的 妈妈袜子 ,既可能表示 妈妈的袜子 (偏正),还可能表示 妈妈和袜子 (并列),或 妈妈穿袜子 、 妈妈给我穿袜子 (主谓),但它毕竟反映了儿童最初步的组织词语的能力。5、简单句阶段儿童在两岁或两岁半就进入了多个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这时儿童说出的句子已可以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实词,但基本上还没有虚词。儿童这时说出的话很像过去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 母病,速归 等句式。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也就称作 电报句语言 。例如 隔壁姐姐爸爸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会使用助词、介词、冠词(put truck window放卡车窗户)、助动词等虚词,不能区别时态变化等(he play little tune他演奏小曲子)。6、复杂句阶段。最后当儿童能够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虚词与实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与成人的语言除了词汇量上还有一些差别外,已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包括能分辨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能区别句子的同义关系和歧义现象,能谈论过去和将来发生的事情,甚至谈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等,因此这种儿童语言就可以干脆称为 成人句语言 。下面再讨论后一个问题,即怎样解释上述儿童习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儿童在很短的时间里而且似乎并不太费力(特别是相对于成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而言)便能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系统,这使科学家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为了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的原因和条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甚至其他一些学科的科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理论概括起来,其实主要有两大类:一类理论偏重外部条件的解释,另一类理论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偏重于外部条件的一类理论虽然也承认大脑的语言功能,但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主要还是由后天的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最主要有 模仿说 和 强化说 。与此相反,偏重于内部条件的一类理论虽然不排除后天的环境条件,但更强调儿童语言习得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其中典型的是 天赋说 ,还有与此有某种联系的 认知说 。下面分别作些介绍。1、模仿说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大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这一说法当然不无道理,因为谁都知道小孩说话肯定有模仿大人说话的因素,每个父母也都有过教自己孩子说话的经历,通常情况下父母还要对自己的语言作出某种调整,比如发音尽可能缓慢清晰,声调有意夸张(如问句的高调或升调),句子结构尽可能简单,多用呢称代替具体的名词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儿童模仿大人说话。例如:宝宝,穿鞋鞋,坐车车,上街街,买糖糖。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一定的语言环境也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儿童就说不同的语言,与语言环境完全隔绝的儿童不可能学会语言。聋哑儿童不会说话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有毛病,而是因为由于先天失聪导致不具有自然语言的环境。可见儿童学会语言离不开他所接触到的语言。但是如果说儿童学会说话完全是靠模仿也显然不符合实际。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看:有的父母经常教自己的孩子说话,还有的父母很少教孩子说话,但儿童学会说话的进程几乎是一样的,不会明显地更早些或更晚些。有的实验还证明,在某个年龄段,也就是儿童还不具备产生某种句子的能力的时候,即使大人有意让孩子模仿说某一句话,就是反复说上多次,孩子也只说他自己的话而并不模仿。反过来说,儿童早期语言中的单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实际上大人又是很少这样说话的,或者说儿童是不大可能从大人嘴里听到 二岁 一类句子的。更不用说有很多观察证明,即使儿童说出的一些话是大人能说的句子,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曾经听到过的。这样说来,儿童说话就是有时是模仿,有时则根本无从模仿。2、强化说这种解释跟模仿说有联系,但认为儿童除了模仿更要通过不断受到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比如父母会在孩子说完一句正确的话后连连夸奖,而在孩子说出一句错误的句子后立刻加以纠正,前一种就是正强化,后一种就是负强化。强化刺激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确实是有作用的,上述夸奖和纠正儿童说的话的事情所有的父母也都肯定做过。但把儿童的语言习得只解释为刺激反应也不尽然。从大人这方面说,有的观察发现,父母有时对孩子说的语法有错误的话,例如 He a girl (他女孩), Her curl my hair(她的卷我的头发) ,不但不加以纠正,甚至很高兴听到这种错得有点可爱的话;而有时对孩子说的语法上正确而仅仅是内容不对的句子,如 Walt Disney comes on Tuesday(沃尔特 迪斯尼星期二播放) ,反而却要加以纠正(比如节目应该是星期三播放)。可见父母常常做的其实并不是语言规则的强化,或者说有目的的强化刺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从儿童这方面来说,有的实验者曾反复多次纠正儿童的句子,比如要求儿童在回答 某个东西是谁买给你的 时要变成 是某人买给我的 ,但一连十几天的实验,孩子还是不能把 买给你的 转变成 买给我的 。很多类似的实验都证明,在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强化纠正不起作用。此外强化说在理论上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即使大人不去纠正,儿童到了一定时候也能自然而然地说出正确的话,包括从来没有被鼓励或纠正的话。可见强化同样不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唯一途径。3、天赋说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而在先天具备的能力和后天补充的知识两方面中,先天的语言能力起到了最主要的内因作用。这种假设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根据。比如同样两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句子,一个只是语义异常但语法结构正确,如 绿色的思想疯狂地睡觉 ,另一个不但语义异常而且语法结构也不正确,如 睡觉疯狂地思想绿色的 ,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感觉出前一句要比后一句好些。儿童的这种分辨句子对错的语感不可能是通过模仿或强化得来的,因为事实上绝少有人会说过或听过这样的句子。如果说儿童具有某种创造或生成句子的能力的遗传机制,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系统,说出他从未听过或说过的话来。目前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这也就说明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承认了人的语言能力有先天遗传的性质。问题在于语言机制中到底包括一些什么东西现在还不是很清楚,这就难免使这种理论缺少更加客观的证据。此外也有人批评这种解释过分强调先天的语言能力,而又过于低估了后天语言环境和人的认知能力的作用,这就把复杂的甚至艰苦的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假如把儿童六岁前看作专门 脱产 学了几年语言课程的话)说得太简单了,似乎也不尽符合事实。4、认知说这种解释与天赋说稍有不同,即认为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既有遗传机制的作用,又有语言环境的作用,或者说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先天遗传的认知能力,但这种不一定是一种完备的机制,而只是一些有限的行为模式,它是使儿童具有能够获得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基础;另一种是后天发展的认知能力,即人通过环境的多种影响建立新的认知起点,从而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说儿童生下来就能用嘴吮吸,这就是前一种能力。而儿童不管碰到什么东西,包括奶头、奶嘴、手指头,甚至毛毯的一角,都会去吮一下,这叫做 同化过程 ,然后发现哪些东西能吮吸,哪些东西不能吮吸,并作出行为的调整,这叫做 适应过程 ,这些就是后一种能力。又如儿童在一岁时就可以用手势表示某种要求,这是前一种能力的表现。儿童在做出手势后就期望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没有反应或反应不对,他们就会重复动作或调整手势,最终使得大人理解,这就是后一种能力的表现。根据这种理论来解释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就能合理说明为什么儿童总是先理解大人说的话,然后才可能自己说话;以及为什么儿童总是先用手势表示一个意思,当发现某个词语和这个意思相联系后,才会说这个词语。这种理论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比较合理,但同样对哪些能力是先天就有的,哪些是后天发展的,还有不同看法。上面关于儿童习得语言的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儿童的语言发展肯定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特别是大脑的语言功能或语言遗传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语言环境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模仿和强化这样一些外部因素都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儿童的语言习得,其中包括知识积累的阶段性和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也都有一定的作用。(二)第一语言学得通常说的第一语言学得主要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学习。一般说,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语文修养与语文水平,主要是就他的书面语修养和水平而言的。一个孩子进学校学习, 主要不是要学口语,主要是要学习、掌握好书面语,这样才能读书,才能不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以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谈到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时,大家老是提 听说读写 ,有人甚至主张四者并重。其实, 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 用在第二语言学习可能是合适的,用在第一语言教学就不合适了。须知,学习第一语言是个 习得 和 学得 兼而有之并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没进学校之前,孩子通过习得(听说),对第一语言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对第一语言的语感。而进学校主要是学书面语,而书面语的掌握主要不是靠习得,而是靠学得。其学得过程是,利用和借助学生从小从听说所习得所形成的第一语言语感,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将视觉感知(即书面语符号)与已有的听觉感知(即已有的对第一语言的语感)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书面语的掌握,反过来规范和提高学生的口语听说能力。所以整个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 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 这一基础性的任务。三、第二语言学习(一)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第二语言学习一般都是一个人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在自己的国家里进行的。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有了一种语言并且生活在第一语言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时就往往缺乏学习第一语言时那种作为生活甚至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内在动力,即学第二语言没有非学不可的要求。第二语言学习还缺乏使用环境。第二语言学习需要老师教,需要教材和其他工具书,因此,第二语言学习属于语言学得,特别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特殊现象中介语现象: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又不同于第二语言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 中介语 。中介语有点儿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言,即不断地从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靠近的语言形式。学习者最初接受一种新的语言,就开始产生最初级的中介语,这时更多地受第一语言的影响;随着学习的深入,中介语就进入较高级的阶段,这时更多地受第二语言的影响。但中介语在学习的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的后期发展越慢,后面这一阶段称作 高原期 。这既有越高程度的第二语言就越难掌握的原因,也与学习者到后期就更不容易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习惯性错误有关。一般说较初级的中介语不能用于交际,即听上去就不像第二语言;而较高级的中介语可以用于交际,即听上去差不多就是第二语言,就像果子未成熟,虽然味道不好,但也可以凑合着吃。实际上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最终能够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较高级的中介语程度,只不过这种高级中介语更接近第二语言罢了。从第二语言学习角度看,虽然不同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却还是大致相同的,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为 内在大纲 。语言迁移现象:学第二语言的人的第一语言对所要学的第二语言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做语言迁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 正迁移 ,消极的影响叫 负迁移 。第二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主动利用正迁移,同时又要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点,尽量避免负迁移。例如,学习第二语言的发音,[ p ,s ,k ]这些音,在汉语中都已经有了,那么第二语言有这种音就不用学了。这就是主动利用正迁移。再比如,学习英语的人都知道,they的宾格是them,并且知道they和them都是复数代词,不分男女,中性也是they、them。但第一语言是汉语的人学英语时往往说: These oranges are spoiled,throw it away。 为什么说throw it away呢?因为第一语言是汉语的人不说 这些橘子坏了,把他们扔掉 , 他们 这个代词在汉语中不用于无生命的东西。这就是汉语对所要学的英语的消极影响。学习第二语言时要注意避免这种负迁移。思考题:1、名词解释:语言学习、语言习得、语言学得、中介语、语言迁移2、简述语言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3、简述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参考文献:赵元任 《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二节 语言信息处理一、语言信息处理语言信息处理指计算机传送、接收、理解、表达自然语言的各种信息。二、已实现的语言信息理技术(一)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计算机是由外国人研制出来的,起初只能识别和处理英语。要进行汉语的信息处理,就必须让计算机也能懂汉语,首先是要懂汉字。汉字的字形复杂,字数繁多,要使汉字能够进入计算机,就要给汉字进行编码。从语言学角度说,一是要给每个汉字确定一个代码(即内码),这样计算机通过代码就能识别和输出汉字;二是要给每个汉字的代码确定相关的输入信号(即外码),如键盘上的拼音输入、字形输入、笔画输入等是用键盘字母信号与内码联系,而手写输入、投影输入等是用图形信号与内码联系。目前汉字的编码和处理,特别是键盘输入技术和内码识别技术,已经进入成熟的应用阶段。也正因为计算机能够毫不费力的处理汉字,现在人们用计算机写作文稿和进行网络通讯都能够直接使用汉字了。(二)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过去要在大量文献中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需用的例句,作出分类和统计等,都只能靠繁重的手工劳动来完成,而这项工作现在已经可以由计算机来自动进行。从语言学的角度说,文本检索跟文字处理有密切关系。即一般说只要提供给计算机一定的文字信息,包括人名、著作名、刊物名等,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检索和分类统计;如果要收集跟某个词语有关的例句,统计词语在不同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分析口语文本和书面文本的语句长度差异等,计算机也可以根据给出的目标词语和符号自动完成这些工作。(三)语料库和语料分析上面说的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当然首先要有输入或储存在计算机中的语言材料,这就是语料库。过去受电子文本数量和计算机储存容量限制,只有国家级机构才可能建立语料库,而现在个人计算机也可以建立语料库,而且语料库的规模一般都可以达到上千万字甚至更大。语料库在语言研究、词典编纂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四)语音实验和语音的合成与识别利用计算机进行语音实验研究,不但可以得到更细致的声学数据和生理特征,而且可以进行人所难以做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计算。近年来语音信息处理主要的研究工作还有利用计算机对语音加以合成和作出识别。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出类似的声音,目前像汉语的语音合成就已经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及一些简单的语句。语音识别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应来接受语音信号并作出回应动作或给以答复,目前像汉字输入就已经可以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即念一个字或词,计算机就能把它输入计算机并变成文字符号。此外像电话语音拨号和比较简单的如问路、售票等语音查询系统,也已投入实验性应用。(五)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三、语言信息处理展望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本身看,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一)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和几种语言的语言信息。这项研究其实是最早提出来的信息处理课题。多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机器翻译的实验开发,而且也已有一些达到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商品化,投入了实际的应用,比如现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带有自动翻译功能的软件和一些简易的自动翻译器。但应该说目前距离真正实现准确度高的机器翻译还相差很远,已经研制的产品也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机器翻译作为一项难度极大的高层次信息处理技术,仍然是未来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的重点。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较低级的是单词平面的翻译,即 词对词 翻译,这种翻译只需要词语本身的信息。例如把英语 I am a student 翻译成汉语,就是如此。稍高一点是句法平面的翻译,要求计算机能识别词类、形态和语序等,即必须先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并调整译句的语序。例如把英语 Did you see a white cow? (你看到了一头白色的奶牛了吗?)译成汉语,机器不仅要知道 you=你 , see=看见 , cow=奶牛 等,而且还要知道,在 奶牛 前面的 a 要译成 一头 , did 不用译出,但要把时态加在动词后面变成 看见了 ,而且因为 did 在句首表示一般疑问,译文要改为句末加 吗 。再高一点是语义平面的翻译,即要求计算机能够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例如英语 John bought the car from Mary(约翰从玛丽那儿买了这辆汽车) ,这个句子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 X使Y有了Z ,其中X=Mary,Y=John,Z=Car。从这样的语义出发,译句除了 约翰从玛丽那儿买了一辆汽车 ,还可以有 玛丽把汽车卖给了约翰 、 汽车被玛丽卖给了约翰 等,即这几个句子是同义句。更高一点就是语境平面的翻译,即根据语句的 上下文和说话时的背景等结构外因素来确定译句。例如英语 I am going to the bank 的意思到底是 我要去银行 ,还是 我要去河边 ,就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知道。在这四个层级中,目前能够做到的其实只是单词平面的翻译,句法和语义平面的翻译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语境翻译更未能突破。(二)人机对话计算机先懂得一个句子的意思,然后把看懂听懂的句子作为一种指令接受下来,并按照要求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者用语言作出相应的回答。较低的目标是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来控制计算机跟人对话。例如计算机上的键盘、屏幕的操作界面和输入语音信号的话筒,就是向计算机输入这种指令并与某种程序相联系的设备。较高的目标是要使 人 和 机 真正能够做到像 人 和 人 那样自由对话。这当然就需要让计算机能够理解自然语言的词语、结构等。(三)人工智能计算机能够自动翻译,能够回答问题,能够执行人的指令,甚至能够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况随时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作出文字形式或语言形式的报告。思考题:1、名词解释:语言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2、简述已经实现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