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面对灾难-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9 21:08:09Directions: Write a composition entitled On Disaster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1. 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灾难事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外 的打击。2. 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坚强,不要过于沉湎于悲痛,要积极面对人生。3. 我的看法。参考范文:On DisastersAn old saying goes: Life is full of roses and thorns. As we all know, one s life is full of unexpected events, some of which are wonderful and some of which are disastrous. Those heavy blows, such as, floods, snowstorms, and earthquakes, threaten to weigh one down.However、it s even worse if one can t drag himself out of the grief in that mental break-down is more serious than the disaster itself. Instead of indulging oneself in sadness, one should tak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 or her life and hometown.As for me, if I am lucky enough to survive in a disaster, I will try my best to help those who are suffering by donation blood or money. If I am a victim, I will endeavor to recover from the sadnes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be certain to be strong and supportive to the recovery work.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3 15:43:44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教学目的本章的主要讲授和社会主义相关的理论问题,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主线,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要求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飞跃,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和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问题;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三)教学安排: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准备:1.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取以理论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提问与讨论法和对比教学法组织教学,使整章教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2. 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源,教学用幻灯片的制作,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五)教学内容:导入:(目的:介绍马克思主义三大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本章知识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学习目的,激起学习兴趣)我们在前边六章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后边两章,我们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这三大块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科学社会主义以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终结;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只有通过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显示其历史作用,转化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一个核心问题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8页。],也是整本教材的目的和精华所在。那么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 呢?在本章书,我们将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等三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音乐:《国际歌》请同学们听了以后,谈谈歌中无产阶级为什么要不惜 满腔的热血 来将旧世界砸个 落花流水 ,新世界与旧世界有什么区别?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设想往往源自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资本主义制度以其贪婪本性,一方面 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另一方面却又 吃尽了我们血肉 ,不断地制造着各种人间悲剧。正是这不断上演的人间悲剧,使一部分有识之士,在资本主义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揭起了对其批判的大旗。他们就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昭示着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种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从那时开始,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飞跃(第一节的主线),分别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次历史飞跃)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对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阶段做简单介绍)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 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他们分别在自己的代表作品《乌托邦》和《太阳城》里提出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只是一些美好的文学性的描述,轮廓也显得粗糙而简单;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打上了很深的时代烙印,他们的理想社会大都是手工工厂为原型。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他们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他们主张用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来代替和消除资本主义的罪恶;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时期,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引导学生对其正确评价)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中,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如对私有制、阶级等分析都已经非常接近历史真相;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也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是,他们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多基于感性的观察和道义的谴责,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将自己看成是救世主或是恩赐者,无产阶级只是自己怜悯和拯救的对象;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其中傅立叶将实现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资本家的善心大发上,坐在家里等待有钱来来捐助其实现新社会,结果一直到他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等来资助他建立 法朗吉 的资本家。正是由于以上局限性,他们的设想才不可能实现,具有很强的空想性,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做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资本主义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才刚刚暴露,还没有激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所以,空想社会主义者只能从其主观臆想和美好愿望中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这就注定了他们越是把未来社会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陷入纯粹的幻想。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与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三大理论使社会主义理论彻底奠基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告别了空想。唯物史观把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历史领域驱逐出去,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这一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使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不再基于道义的呼唤和感性的观察,而是将其建立在牢固的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上。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力量。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则说明了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这三大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已经完全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2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小结:马、恩在三大规律的基础上排除了原有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空想性,在 什么是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比空想社会主义迈出了一大步。(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重点、难点)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呢?马克思认为,只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这就涉及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来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马克思认为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1页。]讨论: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无产阶级为什么要以暴力的形式来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的暴力与当下全球范围内如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的恐怖主义的暴力又有什么区别呢?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原则并非与我们的 和谐世界 格格不入,与恐怖主义的暴力也有本质区别。首先,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所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是对反革命的暴力镇压的反抗,是不得已的手段,也是最后的选择。其次,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是针对旧的国家机器的,不是针对个人的,它的直接目的不是从肉体上消灭若干个人,而是取得国家政权。而9.11恐怖袭击、和刚刚发生的阿富汗前任总统贝 布托被刺事件等事都表明恐怖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原则是格格不入的,两者绝不能浑为一谈。第三,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原则是历史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六月革命,巴黎公社的失败的史实都印证着马克思的名言 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77页。] 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只是一种空想,这种空想在一开始加以实现的时候就会成为罪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1页。]。同学们请思考,你如何看待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通过议会斗争取得国家政权这一历史现象,是否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相矛盾呢?这一现象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并不构成矛盾。马克思在强调暴力革命的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并没有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说: 在我们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将用和平的方式 , 在必须用武器的时候,则用武器。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700页。]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认为英国、美国有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时,也曾经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尽管那只是 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 [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通过议会选举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实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观点的证明。当然,资本主义还在变化中,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十分复杂的,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将会遇到什么新情况,新课题,各国人民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形式以暴力革命为主,但并不排斥和平手段。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将以什么样的次序来发生呢?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根据 社会交往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 共同发生论 ,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若干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强国内部大体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而列宁则根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提出了 一国或多国首先胜利论 ,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会在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上发生。十月革命的发生证实了列宁关于的科学论断。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87-188页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内容,自学时,请思考:列宁的 一国或多国首先胜利论 已经被历史所证实,那么马恩的 共同发生论 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首先胜利论 与 同时胜利论 是什么关系?首先,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是证实了 一国或多国首先胜利论 ,但并没有证伪 共同发生论 。因为马恩所说的 共同发生 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发生,而后来的革命实践只是出现在东方。到现在为止,我们最多只能说 同时发生论 还没有机会得到证明,而不能说它是错的。《其次,尽管 同时发生论 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是它的理论依据却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同时发生论的理论前提是 社会交往理论 :也就是随着生产力的普遍的发展,人们的交往关系会跨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会联合起来对无产阶级进行镇压,所以无产阶级也只有联合起来在多个国家共同开展革命,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胜利。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正是这种 社会交往理论 的结果之一吗?从现实世界的全球化来看,各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密切地联系起来,欧洲已经实现一体化。将来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大体上共同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再次,列宁的 首先胜利论 并不排斥马恩的 共同胜利论 ,相反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列宁的 首先胜利论 的理论前提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规律,这个规律与资本主义交往扩大的趋势一样,都是客观规律,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有时这个方面更突出,有时那个方面更突出。两个论断是针对不同情况下无产阶级革命发生次序做出的判断,列宁的观点,只能说是补充了马恩的观点,而不能说是推翻了马恩的观点。所以, 同时革命论 只是尚未被证实,而不能说是已过时; 首先胜利论 只能说是补充了,而不是推翻了 同时革命论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马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但并没有将其由理论变为现实,完成第二次飞跃的是列宁和斯大林领导的苏俄的建设。列宁和斯大林接过马恩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扣本章主题)这一命题,并取得了重要的思想成果。(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在第一个阶段,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急需进一步巩固,根据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来巩固社会主义:实行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完成了 剥夺剥夺者 的任务,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德国签订和约,为苏维埃赢得短暂喘息机会;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社会主义改选的方法和途径。1918年下半年起,苏维埃政权遭受到国际反苏同盟和国内白匪的联合进攻,苏维埃政权危在旦夕。为了取得斗争的胜利,苏维埃急需调动一切人力物力来同反革命进行斗争。列宁适时地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经济上采取实物配给制、余粮收集制等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以确保前线的物资供应。这虽然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也代表了列宁等俄国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状况,并且形成了苏维埃俄国经济的最初特征。列宁后来说: 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 [ 《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保卫新生政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的做法脱离了实际,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0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特别是余粮收集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起了农民的不满。1920年底,打退外敌入侵,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后,国内矛盾再次激化,一些地方农民开始武装暴动,反对新生政权。针对这种状况,列宁在1921年3月的俄共(布)十大上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列宁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创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又有了新的认识,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也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改善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通过以上介绍,你觉得列宁的探索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在这三个时期内,列宁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他的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对于今天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列宁那种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品质。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开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局面,与列宁留给我们的这种思想遗产密不可分;社会主义事业要想取得新成就,获得新突破,就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这种精神品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对于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发生了严重分歧,其中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思想影响较大,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斯大林的理论指导下,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我们把在斯大林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种社会主义模式叫苏联模式。他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高度集中,以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集中大量资源来发展重工业,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权力集于中央,干部自上而下任命;监督机制软弱低效。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邱吉尔我们难道能够忘记1940年的欧洲吗?那时法国的军队在希特勒面前11天就垮了,那时欧洲害怕要有一个新的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我们难道能够忘记那些自称为相对于所有奴隶种族的一个主宰种族的人们对全人类的进攻,能够忘记这一进攻是怎样在斯大林格勒的儿女们面前被粉碎的吗?他们狂热地、浪费地建设着,但是他们建成了当全世界摇摇欲坠时能够昂然屹立的力量,为此全世界都应该感激他们。 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制度性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它开始停滞不前了,丧失了改革的能力,从而对所有领域包括其它民族失去了控制。 莱文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材料,每一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综合起来,你对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做一简单评介。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他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包含着重大的弊端。我们对其要有正确的评价。首先,它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战后,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瞩目、向往和强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主要得益于苏联模式。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不适应经济落后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经济建设缺乏活力。这也成为促成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苏联模式在斯大林的主导下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的一种,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他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标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一)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民主革命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力量得到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大发展,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先后建立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战前只有苏联和蒙古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朝鲜、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越南、中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古巴、老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形成了声势浩大社会主义潮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的重大事件。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二)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并由一国向多国发展,毫无疑义地成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经占世界人口的1/3,领土面积达到世界陆地面积的1/4。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形成呼应的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组织在世界上有了很大发展。它逐步改变着世界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鼓舞着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信心,赋予当代世界发展以新的内容,因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的扩张。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政治活动,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立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揭穿和挫败了资本主义企图奴役世界人民的图谋和野心。社会主义力量同世界人民一起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有力证明。在当代世界各种政治、经济和其他活动中,都显示了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进步人民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占有重要地位。昔日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正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下,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促使殖民体系彻底瓦解。1990年,随着纳米比来的独立,殖民主义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心里,也为世界人民所向往。只要存在资本主义,作为批判武器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运动就会被传承和延续。由于社会主义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一贯立场,它已成为时代的一面旗帜,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并且在今后长时间内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曲折,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执政党的共同奋斗,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走出低谷,经过曲折而迎来新的伟大复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历尽风雨,彩霞更美好,社会主义的未来必将更辉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决定了无产阶级要想 创立并发展社会主义 ,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只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创立并捍卫好社会主义;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建设好社会主义。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下边我们就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内容。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这种说法一再贬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除了资产阶级理论家的阶级偏见之外,主要就是一种基于 冷战思维 的特定政治态度所致。其实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完善和总结五个阶段才逐步成熟的,是马克思深思熟虑的结果,有其特定的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成熟》 张式谷 求是出版社1986年12月版。];构成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 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9页。]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内容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是实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往的剥削制度下,少数人依靠国家政权对多数人进行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要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让国家政权为最广大人的利益而服务。所以说,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是人类社会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其次,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巩固和发展。历史表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巩固;对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的任何削弱,都将动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削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第三,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之所以要联合农民阶级,构成工农联盟主要是因为:首先,只有联合农民阶级才能形成中以战胜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强大革命力量,从而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否则无产阶级革命就 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式的独唱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4页注。]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民也是受剥削者,他们和工人阶级面临同样的敌人,拥有同样的革命诉求,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所受的和工业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只是在形式上不同罢了,剥削者是同一个:资本。立宪共和国是农民的剥削者联合实行的专政;社会民主主义的红色共和国是农民的同盟者的专政。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第四,无产阶级专政具有过渡性。在马克思心中,无产阶级专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而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无产阶级从推翻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可以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灭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国家政权。第五,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关系、民族传统习俗的不同,社会主义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国家形式,这就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在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巴黎公社、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第六,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动态差异。无产阶级专政担负三大职能:暴力镇压、组织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无产阶级专政面临的主要任务的变化或转换,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将发生此消彼长的动态差异:暴力镇压职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开始时期由于私有制阶级的激烈反抗而被强化;但随着私有制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减弱和消失,暴力镇压的职能沿着一条逐渐弱化的路线发展而退到次要的位置,并最终消失。与之相适应,组织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职能则不断加强,直到社会真正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的这一思想非常重要,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实践中忽略甚至违背了上述思想,大搞阶级斗争扩大化,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综上所述,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由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还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专政与民主是一体的两面,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从来就是为了实现并维护统治阶级的民主,与无产阶级专则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民主历来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只有统治阶级的民主,没有被统治阶级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在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无产阶级为了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将自己的意志转化国家制度来加以强化。所以,社会主义民主首先不是表现为抽象的观念,而是现实的国家制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和社会主义的敌对者实行专政。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利。好,同学们,请回忆我们在第三章讲过的内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规律的内容是什么?(通过提问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同时引出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人民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目的。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当作目的,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来认识,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真正实行人民当家作主。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两者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是当今世界现存的两种主要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民主吸取了资本主义民主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如主权在民原则、普选制、代言制,但社会主义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所不可超越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们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原则与实践关系等本质区别上。资本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这就决定了它的阶级本质必须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它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进步的原则,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这些原则在实践中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就使得他们一方面口头上仍然坚持这些原则,而实践上则采用各种方式回避这些原则,使得资本主义民主原则与实践相脱离,体现较大的虚假性。在这一罢工事件中,只有资本家剥削的自由,没有工人反抗的自由。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的当家作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并对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分子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真实的,它的原则和实践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民主抱有信心。今年三十九岁的广东乐昌长来镇长来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徐文华,为达到当选长来镇副镇长的目的,07年六月初,多次口头或打电话向二十多位人大代表打招呼,以为本地人争气的名义,要求代表们投他的票,并拿出一千三百元人民币贿赂了七名村级镇人大代表。记者在呼和浩特市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村委候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请客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 价格战 ,一张选票的 价值 从100到500元不等。在陕西一些村民竟以一碗羊肉泡馍出卖了自己选举村长和村委书记的民主权利。材料来源:新华网、南方日报为什么革命先辈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追求的民主,在现实实行中却是这种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出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中,要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如人民群众对权力性质的认识,当官作老爷);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一碗羊肉泡馍就出卖了自己的民主选举权);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如果法制健全就不会出现贿选),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既要有必然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的信心,同时还要有逐渐完善,稳步推进的耐心。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要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 这一命题,回答这一命题就绕不开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那么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首先,讲清楚 社会主义 一词在不同经典作家文献中的区别,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虽然经常用到 社会主义 一词,但是他们所用的 社会主义 不同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 社会主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和 共产主义 一词同义而通用的。但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则明确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简单介绍马恩的论断,引导学生对其正确评价)前边我们讲过,马克思的 同时胜利论 中,认为资本主义强国会大致在同一个时期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为前提,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如何评价马恩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所下的论断?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为什么同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不相吻合?毋庸置疑,马恩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断,对我们今天认识 什么是社会主义 仍然具有原初意义上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的论述与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尽吻合。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7-338页。],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所以,他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是不完整的,论述的不完整性导致与现实情况不吻合;其次,马恩的论断是建立在 同时革命论 基础上的,而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是建立在 一国多国胜利论 基础上的,起点的不同也导致马恩的论述同社会主义的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第三,马恩的论断是对理想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内在本质规定性理论概括,是对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超前研究。而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决定了,马恩的论断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不尽吻合。2,列宁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认识的深化(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重点难点)歌德说: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实践永远是鲜活而生动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先后在欧洲、亚洲和拉美所建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在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实践中,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 这一问题的回答。其中,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尤为重要,其理论贡献也尤为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大大推进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了新的认识。请思考,小平同志为什么说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不合格的?小平同志之所以说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合格,并不是从根本上否认我们当时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是因为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太低了,发展太缓慢了,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要求还有差距。他以非常形象的语言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应该是: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容纳不下多余的生产力,此时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代替旧的生产关系,随之上层建筑发生更迭,社会形态实现转换。所以,社会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形态,他的生产力水平理应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这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特征。中国目前的生产力不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发达,这是否说明,中国目前不符合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并不是社会主义呢?思考讨论,分组发言对生产力可以从总量与速度两个维度来考量。不错,在生产力总量这个维度上,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是我们的起点;而在我们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这种历史原因造成的差距不足以否认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另一方面,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这个维度上,中国却远远高于他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都在8%以上,这种高速增长到今年为止,整整维持了三十年,这种持续高速的发展,令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维持这种高速发展,加以时日,中国也必将在经济总量这个指标上超过资本主义。如果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来考虑,中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方面,做的一点也不比资本主义逊色;从生产力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比资本主义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但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立的社会主义,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只能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积极稳妥地完善公有制。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还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上数据说明中国在产品分配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否可因此否认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上数据说明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但这种差距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里的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并不矛盾,不能因此否认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首先,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同步富裕。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口素质、文化传统等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同时同步富裕起来,只能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后富起来的人,形成后富追赶先富,共同富裕的局面。如果将共同富裕理解为同时同步富裕,必然会导致共同贫穷。其次,不可否认,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地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在收入分配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但这并不是我们改革的初衷,而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党已经认识到了贫富差距带来的危害,所以在90年代末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大手笔,来减少贫富差距。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的两个城市带为新的改革试点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大缩小了城乡差别;国家规范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收入管理,大大缩小了行业收入差别。(结合实例)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实施,其中对公务员的工资作了调整,使公务员的工资,特别是一些特权部门的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更加平民化。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央企必须上交利润,其中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型特征的企业,上交比例最大为10%,[ 《人民日报》 2007年12月11日]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垄断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贫富差距将很快这缩小,在不久的将来,共同富裕,我们将名符其实。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所以用以衡量每一个人在社会财富生产中所作贡献的标尺就只剩下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这时按劳分配就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在分配领域的一个必然选择。不劳动者不得食是社会主义实践的训条, 这个简单的、十分简单和明显不过的真理,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力量的取之不尽的泉源,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保障。 [①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①在目前中国,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在公有制之外允许一定私有经济的存在。这就决定了在我们的分配领域不能采用单纯的按劳分配制度,应该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制度适合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前边三个基本特征都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基本特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要求有相应的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下边我们来看社会主义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文学艺术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博取世界文明之长,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整体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中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在所有制、分配方式、生产力、政治体制、文化建设方面都具有已经符合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我们来澄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表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第一个问题里,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于 什么是社会主义 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展开,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仍有有待继续加深。那么无产阶级,特别是那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应该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呢,他们又将走过一条什么样的建设之路呢?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会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但是现实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却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有些人称苏联的 十月革命 是早产,请同学们阅读这则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不错,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他们当年的预期,在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反倒具备了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阶级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置这种现实条件与不顾,仍称俄、中的社会主义革命为 早产 ,其实质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庸俗的生产力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而无论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社会革命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都已经具备。两国的无产阶级都受到本国封建势力、资本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的多重压榨和剥削,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革命的主观条件也已成熟了,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成熟。处在世界进入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大背景下,这些国家出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并掌握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整个社会被了崩溃的边缘的时候,选择社会主义是唯一的出路。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在生产力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之前,建立较高的生产关系。但是,纵观俄国、中国和其它一系列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其生产力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落后,而是相对落后。所谓相对落后,是指同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落后,而不是小农生产与大机器生产相比的落后。[ 刘建军 《关于教材第六七章若干问题的解读》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增刊57页。]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革命前,均已出现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产业工人阶级已成为社会革命的领导力量。实现社会变革的生产力基础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力量,已经具备。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抓住了垄断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巧妙地运用了国内矛盾激化所造成的有利条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第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必然性,总是通过特殊的和偶然性来实现的。在社会生产力这个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时相对落后的国家,较之于发达国家,更容易进行社会变革。一是发达国家国家机器比较强大、政治统治和社会制度比较严密,给社会主义革命带来一定困难;二是统治阶级可以利用让步和福利政策来弱化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三是发达国家将社会矛盾转嫁到相对落后国家,加重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使他们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这就使相对落后的国家人民,对先进的社会制度更加向往,而发达国家的人民则缺乏这方面的积极性。并且统治阶级的力量也相对薄弱,客观上有利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俄国、东欧及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正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这一具体情况下的特殊表现。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这不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否定,而是对一般规律进行辩证运用的具体体现。那种把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看作是 反常现象 ,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 畸形的早产儿 的观点是错误的。(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严峻挑战等,社会主义发展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其经济发展起点比较低,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就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不作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就会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东德成立以后,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导致一部分东德人纷纷向西德逃亡(要向学生说明:出逃原因很多,但两德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存在,缩小无望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阻止逃亡,东德政府在1961年8月13日开展 夜间雾里行动 ,一夜之间修长了著名的 柏林墙 ,但是柏林墙的修建,并没有改善东德的经济状况,终于在1989年,柏林樯被推倒,东西德合并,东德重回资本主义道路。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发展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必然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意味着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民主制度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以及实现民主的具体方式制约,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面临许多困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平等,并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苏联解体的外因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受到: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目前,社会主义是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攻的方式主要是武力干涉,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发展之后,进攻的方式则往往转变为以和平演变为主。其主要手段,一是通过军事、政治压力,有限制的经济、科技合作和援助,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屈从其经济政治的战略发展要求,并达到其改变制度的目的。苏联后期的改革不得不听命于西方二十四国集团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二是通过文化渗透,传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经济、政治、思想等种种混乱,阻挠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同时操纵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改变社会制度。实践证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展经济、科技,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总体而言,还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资本主义则因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科技革命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利润,而得到了新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第四,无产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虽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就要求必须根据本国国情来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建设规律。但是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比较年轻,或者曾经长期受苏联影响,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的能力。所以,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无产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必然更艰巨,其所经历的时间也必然会更长。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更替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美国,这一历史包袱最轻的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也几乎花了上百年的时间。而社会主义制度更何况它们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是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根本变革。同资本主义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取得革命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道远。它面临着崇高而又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它给我们以什么启示?1968年8月20日晚,及华约军队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克首都,一次立志对 社会主义制度 进行发行的尝试被镇压,一株欲待成长的自由之花被掐断。这次改革,这株鲜花便是共产主义史上著名的 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 是在捷共直接领导下的一场目标明确、纲领系统、内容全面、影响深远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以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为重心,试图摆脱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和发展的新道路。尽管历时8个月就被扼杀,但是 布拉格之春 的改革精神却穿越时空,得以薪火相传。1989年12月4日,历时21年后,苏、保、匈、波、东德领导人在莫斯科宣布:1968年他们联合出兵捷克是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这件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的。正如列宁同志所说: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①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①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下边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启下)(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70%的工业集中在此。它以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汽车、电力机车、轧钢设备、军工、轻纺为主,化学、玻璃工业也较发达。纺织、制鞋、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工业基础雄厚, 1937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到1955年,工业产值已达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其文化教育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实行了八年制普及义务教育。1955年在40所高等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有4.9万人。文盲已经基本消灭。而阿尔巴尼亚全国人口的87%从事农业劳动,国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部分占92.4%左右,整个农业劳动生产率十分落后。农民只能依靠木犁之类的粗笨工具,从事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劳动。1938年,全国一共只有30台拖拉机(按标准台计算),机械动力只占全部农业动力的0.8%。1934-1938年,全国小麦平均每公顷产量只有8.6公担,玉米2.7公担,烟草7.3公担,棉花1.7公担。从材料可知,两个国家在经济结构、产业类型、人口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如果忽视这些差异,而盲目要求他们采用同一种模式来发展自身,必然会对其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伤害。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历经时代变革与历史文化的积淀,深深渗透在各个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是每个民族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民族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本民族的特色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自己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改革和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远保持生机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所以,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一种特定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放弃某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放弃社会主义;某一种特定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苏联解体,只说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代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经历了风雨,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接受了教育和洗礼, 纷纷走上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这必将促成社会主义力量的再次壮大。(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未来社会主义作出一成不变的答案,只是提出了一般原则和指导思想。相对于这些原则和指导思想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 走自己的路 。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速度和程度不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实际运用,也不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个根本问题,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结合起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村包围城市、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家庭联产承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的结果,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烙印。我们也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都采用了苏联模式,结果当苏联模式的弊端显现出来的时候,这些国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倒下,无一幸免。中国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鲜明对比再次说明 走自己路 的极端重要性。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观朝鲜,由于美国的封锁和本国执政党的政策原因,长期以来被排斥在全球化大门之外,对于其它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拒绝接受或不能接受,其国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在90年代还出现了长达9年的负增长。[ 蒲国良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二三章。]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的开放性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民族之外单独发展。当然我们在借鉴别国经验的时候,必须要加以消化吸收,使其真正为我所用,照搬照抄从来不会成功。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前途。但是,其发展的具体道路却是曲折的,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不断战胜曲折,取得新的胜利。(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共运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第一次革命高潮形成于1917-1923年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欧洲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发生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俄国以外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革命运动转入低潮。第二次革命高潮形成于1945-1959年间,二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强大力量,促进了欧亚革命的高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出现了一个与资本主义体系相抗衡的国际社会主义体系,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汹涌澎湃。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经过调整,开始了新一轮经济发展,而社会主义发展遇到一定困难,革命高潮逐渐回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都要经历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并且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这就使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只能是在曲折中前进。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物,他以最彻底的革命性来对抗现有的旧制度:他的产生成长,是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对旧的私有制和私有制观念的根本否定。这就使社会主义必然要遭到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势力的拼命反抗。与此同时,作为新生事物,社会主义力量还比较弱小,在与资本主义的激烈交锋中,资本主义还有复辟的可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要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这就注定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曲折。第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在坐的同学,有看过迪士尼公司的所拍的动画片《花木兰》的吗?请告诉我动画版的《花木兰》所宣扬的主旨,与我国《乐府诗集》中《木兰诗》宣扬的主旨相同吗?动画版的花木兰借中国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观、爱情观和个人英雄主义,完全不同于《木兰诗》中所宣扬的忠、孝、爱国等思想。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但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主导下,资产阶级在进行经济交往过程中,总是不忘推销其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所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讲,经济全球化自身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效应,又不可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只能是一个把握机遇,趋利避害的曲折前进过程。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会充满曲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首先,社会主义代表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决定了社会主义能够在自我完善中实现不断发展;另外,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社会主义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尽管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的前途却是光明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只看到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性而看不到前进性,就会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果只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而看不到曲折性,就会急于求成,犯冒进主义的错误同样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灾难。我们必须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这一问题,在困难面前,树立起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的信念,认真研究问题,奋力走出困境,把社会主义运动重新推向高潮,创造社会主义事业的再度辉煌。(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无限的生机活力,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一个国家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日起,就已经能够实现这些优越性和生机活力。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走向完善,是在改革中走向辉煌,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恩格斯指出: 所谓 社会主义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①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搞好社会主义改革,对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从已有的实践中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其具体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在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时,没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 把改革由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手段,变成了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手段。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所以社会主义改革没有也不应当有固定的统一模式,每一个国家应该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实验和探索,寻找适合本国国情改革方式和步骤。中国和苏联同时进行改革,但中国成功了而苏联失败了,对改革方式与改革步骤的不同选择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改革中以农业为突破口,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改革;在改革中坚持 摸着石头过河 的 渐进式 改革路线,减少了改革风险。而苏联,在改革的突破口上,贸然以重工业为突破口,最后应者了了,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改革难以推进;进而又急于求成,采用 休克疗法 ,希望 毕其功于一役 ,结果当国民经济陷入混乱时,国家丧失了控制能力,导致最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不改革是没有希望的,而急于求成也是无益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认真研究改革的方式、方法和条件、途径,有重点,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而发展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不是停止不前,而是社会有序发展的状态;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就必须通过改革,使社会快速发展。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什么是阶级?(复习旧知识,引入政党概念)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指在一定的经济结构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所构成的集团。这个集团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构成一个核心组织,同其它阶级展开对话或者斗争。政党是由这些分子构成的,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无产阶级深受有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只有成立自己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将本阶级的力量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争取自身的利益。马克思指出: 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1页。]到18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条件逐渐成熟。由于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阶级基础。同时由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不断探索,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为无产阶级正常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汹涌澎湃的无产阶级运动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政党组织。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03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21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出现了新局面。(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先进性是由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而工人阶级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又由于无产阶级 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 ,所以,他是 唯一能革命到底的阶级 [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另外工人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所以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不同于工人阶级一般的群众组织。是由工人阶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构成,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和章程,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十七大新闻发言人李东生在2007年10月14日答记者问时指出,在2006年,除了工农党员以外,全国共发展社会新阶层党员10773名,其中发展私营企业主党员1554名。既然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为什么还允许 资本家 (私营企业主)入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拒绝其它阶级出身的优秀分子入党。吸收其它阶级阶层的具备了党员标准的人入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 反而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员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 十七大新闻发言人李东生2007年10月14日答记者问。],这不是党变质的前兆,恰恰相反,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党的纲领是规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奋斗目标的,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是党昭示社会和民众的政治宣言。列宁说: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 [④ 《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7页。]④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目标是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了最终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又有近期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吗?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最高纲领,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根据时代发展的不同要求制订了不同的最低纲领。在十五大上,我们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最低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作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员既要胸怀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更要具备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四)马克思主义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党卡斯特罗作为古巴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执政40年,经相关部门反复核算,目前的月薪是26美元,仅与其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收入大体持平,甚至与持有美元补贴的职工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他在西班牙外长来访时说 我的月工资和40年前大体持平,甚至还要少一些。 我无意要求为我增加工资,因为幸福不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 他还向记者出示了戴在手腕上那只塑料机壳塑料表带的日产 精工牌 手表,其售价还不到30美元。他说 这块表跟随我多年,我不会轻易扔掉它的。 [ 《卡斯特罗月薪26美元》 《环球时报》1999年7月30日。]卡斯特罗作为古巴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其工资与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收入大体持平。对此你想到了什么?古巴经济固然困难,然而一国元首每月仅仅26美元,这意味着什么?这种情形恰恰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规定互相映衬。巴黎公社曾经规定: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而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130年过去了,这种精神重现在古巴的发展实践中,这着实发人深省。以上事例在表达这样一个实事: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马克思主义政党,丝毫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他们的存在就是要消灭特殊利益,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也正是因为这样,共产党人才能受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它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朝气蓬勃,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贡献于党的事业,并有效地监督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统一,在行动上做到步调一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是党保持强大力量、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党的团结统一有着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共同的阶级基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尽管党内也可能会由于对形势的不同估计、对战略策略的不同认识和运用而产生不同意见,但这些应该在党内民主的范围内,通过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思想上的统一。有时即使意见不能统一,也可以在服从党的决定,尊重多数人意见的前提下保留个人意见。党内不能允许有派别组织和派别活动,因为派别组织和派别活动只能破坏党的团结,导致党的分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严明纪律和坚强战斗精神的党。党既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工人阶级先进队伍,就必须有严格的纪律。这也是保证党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严格纪律的组织涣散的党,本身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马克思指出: 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页。]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铁的纪律,才使党具有雷厉风行的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才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任何其他政党所不具有的强大战斗力。在这个问题里,我们从产生条件、性质、目标、宗旨和组织原则五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深刻的了解,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不同与其它一切党派的崭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他是以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正是他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如此。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就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马克思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但是资本主义作为现在的社会制度,其灭亡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仍需要现实的物质力量――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而工人阶级只有掌握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觉醒,进而进行自觉的革命斗争。而 理论掌握群众 这一艰巨的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执行。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人民群众中进行的有效的思想宣传和教育工作,社会主义革命是难以广泛发动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把握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全局,制定和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斗争目的和步骤。在形势发展非常迅速、局面又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正确地判断形势,为革命斗争指出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党由于集中了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集体又经过理论和实践的锻炼而具有丰富的经验,因而能够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能够把握斗争形势,并带领群众前进。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是一个十分严密、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革命组织。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组织优势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把革命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宏大的革命队伍。特别是在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革命队伍的绝对领导,保证人民军队的政治性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在斗争中的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不但要善于通过革命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通过建设创造一个新世界。而后者则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国的建设实际,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各项事业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排除各种阻力,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领导。党领导人民,通过党和国家的各种组织,通过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地位,实际地组织和领导国家的建设。(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因而,从根本上说是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最高类型的民主制度。它不但是形式上的民主,也是实质上的民主;不但是政治上的民主,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民主。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实现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如果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人民群众所取得的民主权利就会再次丧失,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党的思想领导方面,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不断提高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实现对国家和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领导。在政治上,也有一个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挑战。在组织领导方面,也要根据形势和条件的不同,探索多样化的符合时代特点的组织形式,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地组织管理和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当紧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个根本问题,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重点来进行。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必须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本章小结:本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的。第一节,对这一核心问题的探索贯穿于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飞跃,其中对第一次飞跃侧重于初步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 而第二次飞跃和第三次飞跃,则偏重于初步回答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第二节,继续深化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问题的回答: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这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实践最新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成就,深化了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 这一问题的理解;另外,教材还从社会主义建设的 艰巨性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 多样性 和 曲折性 性等三个方面对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问题进行了展开。第三节,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事业中的地位作用。社会主义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继续深化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问题的回答,而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取得更大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在为继续深化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问题的回答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正如列宁所说: 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人赐给人类的现成制度。社会主义是目前无产阶级为了达到根本目的而进行的阶级斗争,是从今天的目的走向明天的目的并且最终接近最终目的的斗争。 [《列宁全集》第19卷 ,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第26页。]只要还没有达到最终目的――共产主义,那我们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的探索就不会终结。(六)本章作业与思考题1,联系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相关内容,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政治制度、文化生活等方面,到你所在家乡进行调查,根据你的所见所感,你觉得目前中国社会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吗?根据你的调查,写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2,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七)参考书目1.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2. 马克思 : 《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3.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4. 恩格斯: 《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5. 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6.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l995 年版。7. 列宁: 《论粮食税》 ( 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 ), 《列宁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8.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9.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10.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11. 江泽民: 《论 三个代表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12. 胡锦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05 年 6 月 27 日。13. 蒲国良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14.周仲秋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3 10:23:56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A.苏联 B.南斯拉夫C.越南 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B)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B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C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C)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B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B)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B)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D)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D)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这说明 (B)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C)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C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B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33.空想社会主义 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但不具备(A)。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34.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B)。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35.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36.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B)。A.人民民主专政 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 D.局部战争37.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是(C)。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38.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C)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进程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39.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B)A.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进行 B.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C.社会主义不断地同资本主义作斗争 D.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4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C)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41.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4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A.人民当家作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4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C)。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 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4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45.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D)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B.人民当家作主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46.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是( A)A.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B.人民代表大会制C.人民当家作主 D.按劳分配47.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48.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C)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4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A.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发展文学艺术等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50.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 D)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5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A)。A.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B.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C.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的支持 D.社会主义方向52.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C )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5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D)A.必然阶段 B.表现形式C.革命性过程 D.自我完善和发展5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5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B)。A.科学社会主义 B.工人运动C.阶级斗争 D.暴力革命56.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C)。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57.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问题本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A)A.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B.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C.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 D.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58.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 内在力量 的标志是(D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D.勇于自我批评5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全党服从中央 D.一切服从大局60.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是(C)A.人民代表大会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民主集中制6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D )A.民主集中制 B.改善党的领导C.加强党的领导 D.坚持党的领导62.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 D.完善党的领导6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A.消灭剥削 B.发展生产力C.实现公有制 D.实行按劳分配6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D)A.实现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65.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首先需要(C)A.进行阶级斗争 B.实行按劳分配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尽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66.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所采取的形式是(A)A.国家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C.社会所有制 D.个人所有制67.按劳分配的对象是(C)A.社会总产品 B.生产资料C.消费资料 D社会财富68.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C)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C.公有制 D.发展生产力69.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A)A.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C.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70.同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是(D)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实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C.觉的有计划的调节 D.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为生产目的7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B)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C.国家所有制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2.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D)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73.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B)A.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无法解决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C.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矛盾发展的结果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结果74.当前世界范围贫富差距加大,南北对立加剧的根本原因在于(A)A.国际经济旧秩序 B.国际经济新秩序C.经济全球化 D.地区局部战争7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C特指的马克思主义 D泛指的马克思主义76.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77.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飞跃的具体途径是(D)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实现的78、社会主义民主是(A)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79.马克思主义政党(C)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人党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人党80.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BD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C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CD)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BD)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CD)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BC)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BD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BCD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BC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B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BCD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BCD)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BC)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地加剧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BCD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BCD)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B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BCD)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BCD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D)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BC)A.16 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BCD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BD)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BD)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C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CD)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BCD)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列宁的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的理论内容是指 (.ABCD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ABCD)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D.工人阶级是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3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32.按劳分配(AC)A.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B.体现的是商品平等交换的关系C.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 D.分配的对象是生产资料33.列宁在 政治遗嘱 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ABCD)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34.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 )A.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3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BCD)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36.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ABC)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37.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ABCD)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C.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D.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38.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CD)A.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C.巩固政权的任务 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39.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BCD)A.和平发展时期 B.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40.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ABCD )A.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B.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41.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CD)A.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B.消灭了阶级和剥削C.实行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 D.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42.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BC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3.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其基本经济制度为(ABCD)A.公有制为主体 B.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D.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44.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崭新形态,其产生和发展(ABCD)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B.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C.体现着人类的未来 D.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46.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4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BC)A.资本主义大发展 B.工人运动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48.党团结统一的坚实基础是(BCD)A.充分发扬民主 B.共同的阶级基础C.共同的指导思想 D.共同的奋斗目标49.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ACD )A.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是不是规定有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C.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0.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达到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BCD)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3.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列宁。( )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5. 莫尔是19世纪欧洲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 )6.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7.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9. 空想社会主义 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但不具备科学的品格。( )10.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暴力革命。( )11.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1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性过程。( )13.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 内在力量 的标志是勇于自我批评。( )1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5.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行按劳分配。( )1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18.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首先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19.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生产资料。( )四、辨析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此观点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来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五、问答题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