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剧种-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4 09:22:351中国八大剧种:京剧、昆曲、粤剧、豫剧、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和川剧2.京剧形成: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京剧,也称 皮黄 ,由 西皮 和 二簧 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其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 国剧 之称。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3.角色可分为:生、旦、净(别称花脸)、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通过京剧四大名家所代表的行当的结合介绍,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老师简单介绍,学生活动猜生行人物类别)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讨论人物的形象特征)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学生活动讨论净行人物的特征)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 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 开口跳 )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4.戏剧表演形式或表演基本功: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5.四大名旦6.什么是现代京剧?广义: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7. 京剧的唱腔、板式与伴奏乐器三大件「 西 皮 」 的 曲 調 比 較 活 潑 、 剛 勁 , 節 奏 緊 湊 , 唱 腔 明 朗 , 適 合 表 現 堅 毅 、 愉 悅 、 憤 怒 或 激 動 等 比 較 H i g h 的 情 緒 。「 二 黃 」 則 是 一 種 比 較 平 和 、 穩 重 、 抒 情 、 深 沈 的 腔 調 , 節 奏 較 平 穩 , 舒 緩 , 適 合 於 表 現 沈 思 、 憂 傷 、 感 歎 、 悲 怨 等 比 較 L o w 的 情 緒 。板式:板是强拍,眼是弱拍.有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和散板等。京剧伴奏也称为场面。分文场和武场。伴奏乐器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文化史的线索-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4 19:16:50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发展阶段(一)线索:社会物质文化,学术思想,科技、文艺和史学,制度,宗教,风俗。(二)发展阶段: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3.战国、秦、汉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绪论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的阶段;5.隋唐五代时期:中国文化的繁荣阶段;6.宋辽夏金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巅峰阶段;7.明清前期:文化领域辉煌成果与比较劣势;文化处于出现转机的阶段;8.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开始走上了近代化阶段。绪论总分为两个阶段:即从中国文化形成至宋元时期,是其不断发展和趋于鼎盛的阶段;而明清至民国晚期则是中国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下,开始反省自强,摆脱困境,走上近代化之路的阶段。四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方法首先,要抓住关键,即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次,要把文化史的学习与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最后,学习中国文化史和学习其它学科一样,还应有怀疑批判的精神。绪论(一)文化无优劣;(二)文化发展有其波峰与波谷期;(三)进行文化比较,重在取长补短;(四)文化需要交流;(五)文化要兴旺发达,开放乃必由之路;(六)文化要健康发展,需摈弃冷战思维;(七)文化要发展,需不同观念作支持;(八)文化最重要的是创造。绪论本讲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是什么?3.简述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主要发展阶段。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传统政治研究的中国特色-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2 15:52:55传统政治研究的中国特色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 治国之道 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修己治人,内圣外王,即所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长达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思想以先秦时代之思想为基础,其间无甚大变化。及至明清,思想界方出现变化之端;而除旧更新的巨大转变及至晚清才出现。明代虽有王阳明学派倡自由、反守旧,但仍未突破过去之落网,直到太平天国,始本基督教义,才使中国思想发生根本转变。以后,无论主张革命,或维新,不管其主义为何,都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并未能演变出一种新型的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政治价值观念。而只有与西方思想的融合,积极吸收西方思想成果,才使中国传统的思想得以更新。概括而言,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以下结构性特点:F 首先,从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 天人之际 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这与西方现代以来明确划分自然与社会、 神道 与 人道 、 公共领域 与 私人领域 的界限,并将政治主要限定在 人道 社会的 公共领域 形成鲜明对照。F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的研究特点似乎可以概括为 伦理政治学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 大学八目 ,这大体上说是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宏大理论中, 家 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 大家长 ,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这与以 国 为特征和单位的西方政治学说也形成明显对照。在那里,存在着角色和利益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所在,要求权力的相互制约;在这种利益和权力结构中,君主并不被看成时自然家长,而是行政管理者。F 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1) 君权神授说:解释权力来源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2) 圣贤政治观:一种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 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是愚民。(3) 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长。(4) 重民养民教民思想: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5) 德刑兼重: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依照孔子的说法,乃 宽猛相济 。(6) 法、术、势统治术:这是法家思想,是统治者的必修课。(7) 重农抑商思想: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8) 天朝大国思想:在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之皈依。(9) 忠孝观念、三纲五常:主张统治教化从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在这样思想观念中,追求标新立异不被允许,追求个性化也得不到认同,发明 奇技淫巧 更要受到惩罚。(10) 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春秋大义,名分制度。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有非分之想。(11) 守旧传统,祖宗之法不可更改: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清朝的制度可为这些原则的最佳表现,体现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统治、行政监察、民族政策等方面。(12) 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上述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 变故 也是常有的。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 20:13:33从文明的发展看中国与世界如何分析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学术界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论的要点之一是如何解释中国的对外关系行为。第一节千年兴衰 中国文明的再崛起(Page397)第二节中西文明对比 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Page402)一.源于西方的世界主义1、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起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全球化。2、西方世界主义的发端就是所谓的 地理大发现 ,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则扮演了第一批殖民者的角色。新航路的发现使得欧洲人开始走向世界各地,世界范围的殖民主义时代也开始了。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工业革命,更进一步推动了这样一个世界主义的过程。3、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得入侵,似使得中西文明开始了历史性的大碰撞和打对抗。被西方世界主义打败的中国文明,其实也是世界主义的,当然,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主义。二.以 天下 观为特征的中国的世界主义1、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具有一种世界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又是以道德文明的传播和各民族的大融合为特点。2、 傅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文化主义的天下观(即分别 中国 和 四方 的并非自然地理的边界,而是文化),使得中国古代政治家有了这样的理想:凡属人类文化照耀的地方,都应有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文化,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要有统一的伦理道德。3、通观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战与和之间的关系:(1) 中国 的战,通常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入侵的威胁,而非扩张领土,因而战罢便班师回朝;(2) 中国 的战只是手段,和才是目的;(3) 中国 在与周边民族的斗争中,始终强调教化的作用。总之,在战与和的选择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是倾向于和的;在不得不战的时候,采取以战促和;在实现了和以后,则特别强调 恩 与 德 的教育和影响作用。三、比较中西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文明,我们可以看到,其演进模式是由很大差异的。首先,中国文明是先有一个边缘不定的 天下 ,再以华夏文明的教化力量吸引周边文化的不断内聚;而西方文明则是由中心点(即西欧)向外扩张。其次,中国文明的内聚主要是靠非宗教的精神力量,而西方文明的扩张,则既靠宗教力量又靠包括暴力在内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