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复习资料-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2 13:34:4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复习)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1)解决中国问题 (2)创造些新的东西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心境界。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8、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活的灵魂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P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科学体系的内容:(1)新民主义革命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945年党的十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党中央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遵义会议9、邓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依据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P22-23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0、邓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1、邓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P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回答了一系列问题毛: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江: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胡: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4、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和现实基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16、结合科学发展观,谈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如何建设?(1)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 十二五 期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先行先试,全面提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迈上新的台阶。(3)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角度去阐释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共七大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思想路线的发展及内涵(1)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P48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邓小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我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会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该话语重点在于 解放思想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3)江泽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4)胡锦涛--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4、解放思想科学内涵:什么是解放思想呢?邓小平指出: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6、P55关于提出解放思想内容: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之一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2、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任务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依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对象(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里 人民大众 指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7、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8、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9、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内容: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10、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单、多):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1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军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过渡时期具体是指:1949-1956(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一化三改造 , 一化 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 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段和阶层状况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3、全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措施(多,简):(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5、 四马分肥 :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式惊醒改造。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的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只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使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逐步相信社会主义、使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进一步坚信社会主义(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5)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邓小平关于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的论断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1)把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两个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2.人才强国战略3、结合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3)举例论证。4、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不可逾越的? 社会形态可以逾越,生产力不可逾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1978年党的是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3)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旧三步、新三步 P155(旧三步走)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三步走)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 三步走 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5、 如何理解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二者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区别:(1)前者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后者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2)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6、试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改革开放的性质: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162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主题。3、改革的历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4、三个有利于邓小平提出的 三个有利于 标准是我们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内容: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调高人民生活水平。5、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简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社会稳定是发展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6、实行对外开放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简述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对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对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对外开放的格局: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点复习)1、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1)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 计划多一点 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精辟论述,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181(2)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4)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5)现代企业制度四个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决定因素、主体地位(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188(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P190(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4、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实际情况的运用)5、社会保障体系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其主体部分和最基本内容是社会保险6、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指导方针。加强自主创新,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个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特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 两个坚持 和 三个转变 ,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走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支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P207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新 ,特点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P207(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结合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域发展: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P22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前提、方针、机构、职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我国政党制度特征(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第一、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执政党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建言献策。第二、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第三、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在实践中关注民生,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第四、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发挥自身力量,为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起到积极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8、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国家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9、民主、自由、人权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理解的掌握(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繁荣,一手抓管理。2、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主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深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理解的掌握(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在于:P274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P276(三)P.278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284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P2962、对台方针的演变:武力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P296-2973、 一国两制 最初想运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却先行。P3054、实行 一国两制 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力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有什么重大意义?第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1.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A.辩证法和唯物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