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贵州军队文职招考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念和基本规范

如有任何报考疑问,欢迎加入,和广大考生一起交流进步。公共基础知识在辅警考试、法检考试、高速公路招聘考试等笔试中时有涉及,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念和基本规范,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我们今天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1)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比较基本、比较起码、比较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比较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3)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4)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5)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军队文职岗位能力常识政治考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军队文职招聘常识部分考察政治理论类题也很多,因此大家要熟悉目前国家最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有新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早在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就把它概括为中国梦。那具体来说,中国梦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去实现中国梦?在十九大时,我们又概括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它囊括了中国梦,更指出了我们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专家带领大家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八个明确中指出: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要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当下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后要分两个阶段,两步走,第一步:从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两步走实际上是建立在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基础之上的,两个一百年指出在建党一百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年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我们即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我们把实现的日期提前了,当前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我们可以在2035年就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更加伟大的目标。这个总任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里的重要内容,它的表述需要识记,很可能就作为一道多选题来考察这个知识点。这个总任务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去解读:一是告诉我们未来我们的事业目标是什么,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告诉我们当下要做好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告诉我们未来该如何去做,要分两步走,两个阶段去完成目标。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3 09:06:05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的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对抗性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4.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 D.1997年党的十五大5.邓小平所说的 三个有利于 应当成为我们A.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依据 B.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C.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科技体制改革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决定的A.改革的性质 B.改革的目的 C.改革的任务 D.改革的途径9.党中央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在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1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提高竞争力二、多项选择题1.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A.政治上实行 团结 批评 团结 的方针 B.经济上实行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的方针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D.科学文化上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主要有A.矛盾的普遍存在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解决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不同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E.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 E.非对抗性矛盾4. 三个有利于 标准是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5.按照 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必须明确A.谈论姓 社 姓 资 问题没有意义 B.不能离开 三个有利于 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C.不能把可为 资 服务又可为 社 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E.改革是目的7.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8.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革 这场革命同 革命 这个词的本意A.是完全相同的B.革命的对象不同 C.革命的形式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ADE)A.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D.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C 5.C 6.B 7.A 8.C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CD 4.ABCD 5.BCDE 6.ABC 7.BCDE 8.BCDE 9.ADE 10.AB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象征性社会互动和认知机制-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3 21:42:59象征性社会互动和认知机制一、关于象征1、象征:用具体表示抽象(抽象的概念或者思想感情)。2、文学创作中的 象征手法 例如:抽象的 愁绪 的象征表达。3、象征能力:人类独具的能力。借助于象征,人类进入一个自由的传播境界。4、象征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可被解读的符号+可以共享的意义二、象征性社会互动1、涵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影响的过程。2、本质:意义交换。意义成功交换的前提:互动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比如象征符具有可理解性);要有大致一致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3、象征性互动理论出现时间:20世纪之后在象征和人类传播关系研究领域。创始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H 米德。理论核心: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观点:人的 自我 意识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形成的;人的 自我 是 主我 (I) 客我 (Me)统一。自我=主我(I)+客我(Me)主我是个人主体意识,客我是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三、象征性文化传播和现代社会象征性符号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符号和消费符号。符号化消费:由物质的消费变为符号(意义)的消费M、 K、品牌消费、经典图书装饰、学历符号效应等。在符号化消费大行其道的今天,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象征符不断被创造和淘汰的社会。